APP下载

观点摘要

2011-12-29

出版参考 2011年12期

  周殿富:
  从产品运营走向资本运营
  
  吉林出版集团董事长周殿富在接受《出版商务周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未来5年中国出版产业肯定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中国的图书市场由产品运营向资本运营的转变。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出版发行企业上市,也有许多社会资本进入出版业,许多企业的资本运营已经做得有声有色。具体到一个出版社,考虑的应该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做,一本书一本书地卖,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基础。但作为一个大的出版集团,层面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同。集团经营方式的转变一定要依靠资本的力量去推动,今后5年,在某种程度上资本的影响力要远大于产品。下一步谁在资本运营上占有先机,谁就是风云人物。
  
  李家巍:
  变革的深度决定实力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董事长李家巍在接受《出版商务周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十二五”期间,数字出版平台商、技术商、出版商或分庭抗礼,或加快融合所产生的产业变量,以及在数字化浪潮裹挟下,读者在网络、手机等阅读平台上产生的消费增量都将加速显现。他认为,任何一家企业,只要把握了技术变化以及市场变化的趋势和机遇,就能创造发展机会。
  从市场层面上看,当下的新趋势是: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依托,阅读形态多元化、阅读市场主体多元化、消费需求多样化成为数字时代阅读的主要特征。从产业层面上看,技术引发行业变革走向深入。在现代出版产业的重新分工中,传统出版商“被主流”抑或“被边缘”,自身主动变革的深度和力道将决定实力的重新划定。数字出版在出版业务中的规模占比和利润占比,将成为衡量产业转型以及界定产业未来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参数。
  杨光辉:
  做好“小市场”的大文章
  
  中国妇女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杨光辉在接受《出版广角》记者采访时提到:我们一直认为,最好的出版社不一定要产品大而全,而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巩固优势领域、做好单品种书、打造品牌系列是我们要坚持的战略思路。
  我们认为,“广阔的思维”不一定要体现在出书面广,出版品种多上,做好小市场中的大份额,也是一个思路。与其求大求全,盲目跟风出版很多新品种,不如深入细致地做好每一个产品,维护好、推广好每个品牌。毕竟,品牌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品牌的维护和发扬更是需要持久、努力的工作。
  
  方卿:
  基于内容资源的数字出版模式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方卿在《出版科学》撰文说:内容资源是出版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需要强调的是,内容资源对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在传统出版业中,只要能够占有独特的内容资源,一般都能够获得成功。而数字时代的情况则不同,仅仅有独特的内容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研究发现,数字时代出版企业基于内容资源获利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大量占有高端内容资源。所谓高端内容资源主要是指学术出版领域中各学科领域的一流学者产出的创新性学术成果。在学术或专业出版领域,这类高端内容资源具有极高市场价值。谁占有了这类内容资源,谁就占领了学术或专业出版的制高点。第二,充分获取原创内容资源。内容的创新是出版的生命,充分获取原创内容资源则是数字出版获得成功的又一重要实现途径。这一模式在商业出版领域已获得巨大成功。第三,内容资源的高度集成。“规模效应”对数字出版有着特殊的意义,无论是学术出版、专业出版、大众出版还是教育出版,内容资源的高度集成都有利于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对于数字出版企业而言,如果不能集成一定规模的内容资源,往往难以为网络读者关注,并形成自己的品牌。
  
  仝冠军:
  转企改制后的惑与不惑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仝冠军在《出版广角》撰文说:惑既是当下出版人普遍心态的素描,亦是产业变革过程中必然涌现的一种思想状态。转企改制之后,局内人比局外人更加困惑,普通员工比管理层更加困惑。
  究其原因,转企改制之惑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后续制度的缺失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转企改制后,旧体制失去效力,新制度尚未成熟,员工自然感觉手足无措,不知所依。二是转企改制后矫枉过正的价值体系造成了员工的思想焦虑。一些企业建立严密的奖惩机制,造成激励制度的唯经济论。这种评价体系不能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忽视了出版作为文化传播主体的重要作用,对图书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畸形的考核体系造就了畸形的发展模式,影响了企业和员工的健康发展。三是战略眼光和战略谋划的缺失。转企改制后,尤其是上市后,企业容易注重眼前而忽视长远,将资本运作视为做强做大的捷径,将题材炒作视为吸金纳银的门路,将漂亮的年报作为工作的中心,而忽视了人才的培养、版权的积累、内容的创新、文化的追求。
  惑是一种状态,不惑是一种境界,由惑走向不惑则是一次心理重建。具体的办法和路径当然要看企业的具体情况,但总的来说,不外以人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统筹兼顾,改革现有评价体系;转变思路,明确战略目标路径这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