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出版社如何形成数字化出版产品线

2011-12-29居红云周海忠

出版参考 2011年14期

  数字出版的发展已成为出版业的焦点,对传统出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传统出版社在这次变革中如何选择和应对,将决定其在未来出版业的战略地位。中小型出版社面临数字出版问题的时候,限于规模、资金、人力、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显得进退两难。
  对于中小型出版社,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资源,充分发挥新旧两种出版形式的优势,传统图书与新媒体产品相互渗透,由单一的纸质出版转向容纳纸质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手持阅读器、游戏动漫等多种方式的跨介质复合型出版,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才是可取的。数字出版的形式灵活多样,渠道也丰富多彩,这也为中小出版社的数字出版提供了空间。中小出版社可以在数字出版的基础性工作上多下功夫,在拓展性工作上多作尝试。
  
  一、数字出版产品线起步的抓手
  
  中小出版社形成数字化出版产品线需要有长远的谋划,但从哪里开始起步,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必须优先考虑、考虑成熟。
  1.先从优势项目开始,走“专精特”之路,在某个领域做深做透
  纸质图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经历了“专精特”的发展过程,由于出版社发展壮大的需要,必须规模化、集团化。数字出版无论形式如何转变,关键还是内容,真正打造适合新形式的优势项目,才是核心所在。在海量的内容信息中,具有独占性的内容更具吸引力,所以数字出版走“专精特”之路会更为有效。例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利用自身在医学领域强大的出版实力,策划建设了卫人网,包括了医学教育、医学考试和临床研究。卫人网以其专业资源特色为基础,充分考虑到考生的考试学习要求,以特色网站项目为展示形式,通过学习卡等收费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小出版社不可能在出版社所有的图书方向上全面铺开,可以选择实力较强,在全国有影响的图书方向,结合该方向在数字出版领域可能运用的形式,以优势项目为突破口,做深做透。
  2.中小出版社数字出版宜走合作之路
  传统出版社能掌控从选题策划到营销流程的所有业务。而数字出版涉及的领域相对复杂,需要内容提供商、技术服务提供商、运营商共同参与。目前合作之路也较为艰难,跟技术服务商的合作,他们提供平台,出版社提供内容,出版社无法深入,最终分得的收益也很少;中国的电信、移动运营商控制渠道的同时,又想控制渠道上运作的内容,然而他们是无法真正掌握内容策划。中小出版社迫于资金、资源、技术、渠道方面的压力,更适合走合作之路,但如何在合作中掌握主动权,并吸引合作方的加盟,值得深入思考。中小出版社可以利用传统出版的创意优势,结合市场需求,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纸质图书形成的读者群体为推广对象,策划具有市场前景的新形态产品,然而技术服务商和运营商最缺少的就是优质的内容产品,在对双方都有益的项目面前,合作方会积极参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与江苏移动南京分公司合作的“第二课堂”彩信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基础教育已有较好的内容资源、作者资源、读者资源优势,同时了解中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需要什么;而移动教育类彩信产品匮乏,又极力需要打造新颖的专业教育类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一拍即合,分工明确,共同运作项目,效果较好。
  3.中小出版社力争国家、政府对数字出版的项目扶持
  当前国家、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都加大了财政扶持力度,各类引导扶持基金都很多。中小出版社虽然受困于资金的问题,但是要实现数字出版方向的成功转型,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需要寻找成长性好,有基础和能力做大的项目产品群。在国家对文化产业关注、扶持的大好形势下,中小出版社应当充分抓住机会,争取到国家、政府在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发展好自己的产品群,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有所突破。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扶持资金项目启动以来,多家出版社都申报了各类项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幼儿教育方向策划打造了多个项目,其中引进版幼儿教育图书项目和幼儿教育数字出版信息交互平台项目都获得了引导资金的扶持。
  
  二、产品线形成的关键路径
  
  数字化出版产品线的形成,是和已有资源基础、经济实力、出版特色、发展方向紧密联系的。中小出版社在向数字化出版转型、形成产品线的过程中,以下路径似乎有一些共性,难以绕开。
  1.现有图书资源数字化,建立特色数据库
  出版社在多年发展中积累一些宝贵的图书内容资源,目前大部分出版社的图书资源都没有合理有序地保存,大部分以光盘的形式存储,存储格式多样,不利于资源查找和再利用。出版社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或者数据库存储管理软件,把图书排版文件转换成国际通用的文本格式,有效地存储起来。同时针对特色资源,构建特色资源库,为个性化和多媒体的出版做好初步的准备工作,从而实现深度挖掘资源的出版价值。
  2.构建资源发布和收集的通道
  出版社原先的网站主要用来展示图书产品和对外宣传,并没有加入运营的成份。出版社可以利用特色资源,例如教育类出版社可以提供配套的网上服务功能,提供在线测试、家庭作业管理、课件、视频下载等。同时可以倡导一些主题活动,收集网友们的资源,利用网络组织线下的活动。通过网络可以建立成资源发布和收集的通道,实现资源的大量积累。
  3.打造数字产品的多种展示形式和发布手段
  电子书是大部分出版社与技术公司合作的一种成熟的形式。但国内主要还集中在原版原貌的电子形式的展示,对于出版社来说收益几乎微乎其微。深度开发增强型电子书是未来电子书的发展方向。出版社可以突破传统局限,对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辅以多媒体表现手段,对纸质图书进行多媒体增效拓展,以视、音、图、文实现图书的数字化、交互功能的智能化,从而使得读书变得更有趣、更轻松。
  手机出版在数字出版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手机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强,手机出版成了一块香饽饽,内容提供商、运营商、服务商都纷纷进入。对于中小出版社,打造手机彩信产品是切实可行的。手机彩信的内容需要根据自身优势资源,找准读者群,将纸质的图片内容加以整合并结合实际量身打造,做真正对读者有用的彩信产品。当然这种合作方式最好是出版社和运营商的直接合作,从某种程度上彩信产品的服务支撑要求并不高,完全可以由出版社和运营商明确分工完成,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出版社收益。手机动漫、手机音乐、手机视频等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小游戏的开发,尤其教育类游戏的开发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据调查,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学生上网以游戏娱乐为需求的占了上网总需求的35.8%,网络游戏已成为青少年学生上网的第一需求。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游戏作为他们重要的课外娱乐活动,并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出版社可以通过与技术公司合作的方式,策划游戏产品,通过第三方销售平台售卖或免费使用。游戏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开发个性化的终端,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当然数字出版的形式很多样,电子杂志、电子书包、资源包等形式都可以拓展,同时能实现电子资源向纸质资源的转化,被用户认可的电子资源,转而再用纸质来实现,真正意义上实现全媒体出版。
  
  三、需要规避的问题
  
  中小出版社的数字出版需要思考先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更需注意避免做什么。笔者认为以下两点为其中之要。
  1. 定位不准确,产品特色不明显
  对于数字出版的产品众多出版社都处于尝试和摸索的阶段,前期会出现定位不准确,产品特色不明显,替代性较强,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的情况。作为中小出版社一定要利用自己的优势,根据自身实力,把风险控制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决定哪些可以自己做,哪些需要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操作,结合出版社实际情况,突出优势,找准定位,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摸索出适合出版社发展的数字出版之路。
  2. 投资盲目,风险无法控制
  数字出版的项目投入都比较大,而且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尚未清晰,没有成熟的模式参照,中小出版社的前期投入需要谨慎,不能盲目。中小出版社应避免盲目投资赢利模式不明晰的长线项目,应在技术应用成熟的领域发展“短平快”的项目。长线项目在资金、人力、财力等方面都需要强有力的支持,这恰恰是中小出版社的弱点,在没有明确的项目规划和项目风险评估之前,切勿盲目投资。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技术的成熟,手机出版、移动阅读、小型游戏、特色网站建设都是可以尝试的领域。
  
  总之,数字出版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小出版社需要不断摸索,力争打造特色产品线。中小出版社可以以图书品牌为基础,从基础数据整理工作开始,建立特色数据库,打造网络发布平台,实现多媒体发布,在这过程中逐渐形成数字化产品。笔者期待中小出版社数字化出版的成功转型,在未来出版业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