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数字出版进入高铁时代

2011-12-29刘成勇

出版参考 2011年14期

  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数字出版总产值已经突破千亿大关。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与国外出版巨头相比,我们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国内数字出版这个大木桶,就会发现存在四块比较明显的短板:标准、内容、版权和监管。
  数字出版的第一块短板就是标准。标准之争其实就是市场之争,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业界在数字出版标准方面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一是不少企业标准意识还不够,认识不到“标准也是生产力”;二是数字出版还处于发育期和初级阶段;三是标准还存在一个宣贯和执行问题。
  数字出版的第二块短板是内容。没有海量内容,功能再强大的阅读终端也只能是无米之炊。众所周知,一年来汉王的发展像过山车一样惊险,有人据此断言电子阅读器将在平板电脑的冲击下趋于消失。事实上,这种论断为时尚早。在苹果iPad风靡全球的情况下,亚马逊Kindle的优异表现足以证明这一点,那就是内容的极端重要性,吹响了内容“集结号”!我们建议建立一个全面覆盖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的国家级内容资源数据库。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建设全国报刊电子样本库,其远期目标是实现对全国1.2万种报刊的建库和内容监测工作,形成实时更新的全国报刊内容数据库系统,建立覆盖全国报刊出版单位的内容传输网络。
  数字出版的第三块短板是版权。中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尤其是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这么多年来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与版权相关制度安排有密切关系。在现有的版权管理业务模式下,版权行业基础数据分散于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著作权登记机构、版权交易服务机构和集体管理组织手中,版权行业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数据库,社会公众和权利人无法进行查询和验证。总署已经启动的国家版权监管平台项目(二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立完整、权威的国家基础版权数据中心,承载全国范围内的著作权登记申请查询、著作权交易管理与备案、版权信息公共服务等重要服务职能,实现全国范围内相关业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利用。
  数字出版的第四块短板是监管。对数字出版内容和版权进行有效监管是数字出版健康发展的保障。目前数字出版监管存在的问题很多,突出表现为:非法网络出版物内容形式多样;政策法规滞后;盗版侵权问题大量存在;监管技术手段落后。面对数字出版监管的艰巨任务,没有先进强大的技术手段辅助配合,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根本无法实现有效的监管,更谈不上实时取证和及时查处了。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建设功能强大的网络出版监管系统,包括一个标准体系和十大系统平台,力图实现对我国能够访问的十万多个出版类网站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预警。国家版权监管平台项目(二期)将对互联网上传播的数字作品进行版权监管,重点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四类作品进行网络侵权盗版监管。
  新闻出版总署已经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力争达到新闻出版总产值的25%。但是依国内数字出版产业目前的发展速度,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把数字出版产业比作高铁,那么标准就是铁轨,内容就是车身,版权就是火车票,监管就是信号灯。只有四者步调一致、协同配合,才能合力推动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进入高铁时代。
  (作者单位系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