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是循环的乐章

2011-12-29邹和杰

出版参考 2011年21期

  2009年12月,八月长安作为一个新人,推出了她的第一本图书《你好,旧时光》,上市之后热评如潮,畅销至今,现已突破十万套的销量。2011年9月,八月长安推出了她的第二本图书《橘生淮南》。《广州日报》等权威媒体将其称之为“80后青春记忆的集体回潮”,线上线下反响热烈,取得了市场与口碑双赢的效应。
  究竟八月长安是怎样的一位作者?而她所书写的青春,和市场同类作者相比,又有什么样的不同?身为责编的我,当初也和广大读者一样不解。如果说做《你好,旧时光》让我了解了八月长安,那么,通过耗时漫长无比的《橘生淮南·暗恋》的制作和出版,身为八月长安的责编,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上天赐给我的一个礼物,让我能够在2009年中刚进入图书出版行业,就发掘了这样的一个天才作家。
  《你好,旧时光》最初发布在网络,短时间内取得了读者共鸣,在网络疯狂传播,短时间内就有无数的朋友向我推荐:“你一定要出版这本书!”那时候这本书的书名叫《玛丽苏病例报告》,只有熟知网络同人文化的读者才能够明白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但也很难猜想到这本书的实际内容是描写一个上世纪80年出生的小姑娘从幼儿到高中毕业的成长故事。
  后来了解了“玛丽苏”一词的含义,才明白作者所起的《玛丽苏病例报告》其实是一个极为贴切的书名。“玛丽苏”在网络文学中代指那些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女主角,而在我们小时候,几乎人人都以为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全天下的人都会让着自己,宠着自己。然而长大之后,所有人都会发现,小时候的想法只是一个妄想症。而长大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认清自己,不断去努力,那些小时候的妄想病症不断痊愈的一个过程。但是,《玛丽苏病例报告》也不足以成为一个畅销书的名字,可能每个看了这本书的人,都会觉得这个书名很好,但是也会有更多的人因为这个不明就里的名字,而错过这本好书。最终从80后的怀旧情绪都是很温情这一点考虑,书名开始往“亲切并体现怀旧主题”的方向发展。《你好,旧时光》这个名字就是灵光一现出现的,完美地诠释了那种亲切和怀旧的氛围。
  八月长安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高材生,写作《你好,旧时光》和《橘生淮南》的时间都是在日本交换留学时期。用八月长安的话来说,《你好,旧时光》寻求的是一种共鸣,《橘生淮南》寻求的则是同类。
  和《你好,旧时光》一样,《橘生淮南》也是一本有怀旧情绪的图书,描述了一个少女因为喜欢一个人,然后一路成长的故事。喜欢一个人的心情,在《橘生淮南》里,被诠释得无比到位。当八月长安给我留言说:“终于写完了,给你看看吧。”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收到了一本无比珍贵的书稿,我知道她的写作过程有多么复杂曲折,也知道因为她的力求完美,这部书稿反复被修改了多遍,但最打动我的,还是她的真诚,她以无比的真诚去书写一部作品,无关市场,无关受众,也无关口碑。她只是在书写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每个人坚强而倔强地生长、相爱。
  我被这本书感动到,甚至不止一次。有些时候,在看到某些语句的时候,会突然感觉内心某个地方被戳中了,然后回忆里的悠长时光缓缓流动,你会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说,曾经的自己,正站在这叠厚厚的书稿里,凝视着你。
  和八月长安打交道的过程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尤其是《橘生淮南》这样一本对她有特殊意义的作品。从市场角度考虑,“橘生淮南”这四个字并不足以成为一本畅销的青春小说的名字,虽然意境是有的,但含义却不明。在和作者反复沟通之后,我们提炼出这本书最根本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暗恋”,于是互相做了一个妥协,在原有书名的基础上,加上了副标题,成为《橘生淮南·暗恋》。
  八月长安从北大毕业之后从事极为高强度的金融行业,正是这样的一个不仅是拘泥于小姑娘世界的作者,写的青春故事才超脱了以往的路数。
  她笔下的旧时光是亲切美好又带有伤感的,她笔下的暗恋则是坚强积极又充满了追求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主人公,都拥有极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很少会有普通青春文学里面那种无病呻吟的情节。所以在她的笔下,所有的人物,都像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都像是和我们一起长大的人,或者就像我们自己一般。所以,在八月长安的图书推广上面,摒除了所有浮躁的炒作,而是走口碑民间路线。青春文学和其他的文学小说品种有一点不同的是,看青春小说的群体都是在校生,而这一年龄阶段的读者有一个特点是,看过了一本好书之后,会不断地传播扩散,从而起到一个连带作用。也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她的书才能够在畅销的同时也保持常销,成为一个新生代青春作家里面的代表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