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展团法兰克福版贸成果再创新高
2011-12-29周翼双
出版参考 2011年21期
10月12日-16日,第63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在德国法兰克福展览中心举行。在为期5天的展期中,来自世界各地的7500家参展单位举办了近3200场专业和公众活动,近20万专业参展人士和8万公众以及众多国际知名作家、学者、明星和来自全世界的无限创意云集法兰克福书展,共享这场世界最为重要的书业盛会。
本届书展,中国展团携4000余册精品图书,举办14场活动亮相书展,实现版权输出及合作项目共计2424项,超过2009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的两项合计2417项,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版权输出项目共计2399项,贸易额共计258万美元,版权引进项目共计1437项,贸易额共计135万美元,合作出版项目共计25项,贸易额共计6万美元。经过艰苦谈判,一些出版集团和出版社取得版贸佳绩。
中国展团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书展,中国展团各参展单位锐意创新,版贸及参展工作较往年取得较大进展。参展图书种类丰富,内涵厚重,各项重点项目推介会、参展单位业务推广、重点图书推介活动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中国出版业走向国际、走向世界的信心和趋势。创新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版权输出成果突出。据中国出版集团参展负责人介绍,该集团向法国贝尔·丰德出版社输出了《于丹<庄子>心得》,这是继《于丹<论语>心得》在法国销售20万册以后,中国出版集团第二次向贝尔·丰德出版社输出于丹著作的版权。该书在法国读者中将产生的影响力被各方看好。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旗下的华语教学出版社充分利用国际书展这一平台,积极参加国家汉办在本次书展上组织的汉语教材推广活动,积极了解孔子学院一线教师的意愿与需求,共同商讨汉语教材的发展趋势与新动向,签订版权输出协议35种,达成输出意向74种。本次书展中,中青国际带来了包括15种全新选题在内的70种精品图书,不仅收获了英、法、意、俄和北美语言版本的合印和分销订单,在一些未曾开发过的区域市场如德国、西班牙等地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更多出版单位单独组团、独立设立展台,展示中国出版单位的实力与形象。本届书展,除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队独立设立展台外,一些地方出版集团、出版社也独立设立展台,显示出中国出版业的蓬勃朝气,如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辽宁科技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建筑工业出版社、大连理工出版社等。其中,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以集团身份亮相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展出语言、文化、科技、教育类的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近500种。
以活动带动版贸,中国出版“走出去”正走向深入。本次书展,中国展团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除各种多语种版本图书的仪式和版权输出签约仪式外,开幕酒会、海外合作伙伴答谢酒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映、普洱茶茶艺表演等活动也纷纷登场,增进与国际出版人的友谊,让国际出版界了解中国文化、喜爱中国文化。中国出版人的身影也出现在国际出版交流的舞台,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春迟应邀参加国际出版论坛,和3家国际知名出版集团在论坛上分享成功的秘密,揭示在出版业大变动背景下锐意进取的战略及远见。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派出专人配合汉办进行德国本土汉语教师教材使用培训活动,向德国汉语教师介绍该社精品汉语教材《汉语乐园》《新实用汉语课本》等。
图书从单本向整体套书推进。这是本届展会中国展团另一个可喜变化。以往书展,中国图书单本居多,但是今年系列图书纷纷亮相,如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展出的《中国城记》系列图书,介绍中国陶瓷、书法、绘画的《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精品图书,介绍中国文学作品的《21世纪中国文学书库》系列图书,介绍中国哲学、历史等的《学术中国》系列图书等,都产生了规模效应,吸引各国参展商。
英文版图书明显增多。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带了近900种图书参展,外文图书占了参展图书总量的90%,涵盖近70种语言文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携带的大量对外汉语教学的图书,产品形式涵盖了图书、电子音像产品、教学辅助材料、期刊等多种形式,内容主要以中国语言学习、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汉语水平考试用书、工具书等为主,为汉语走出去做出突出贡献。此外,一些非对外教学出版社也带来许多英文版图书,如中青国际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带来的几乎全是英文版图书,这对国际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及开展版贸工作提供了更为便利的通道。
国际合作领域扩大。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当日,外文出版社即与美国版权保护中心(Copyright Clearance Center)就双方版权保护与共同合作发展达成全面合作意向,并就外文出版社图书在美国出版达成版权保护协议。这一领域的合作在中国出版界尚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