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出版社的发展

2011-12-29刘军

出版参考 2011年21期

  全国出版界目前正在认真学习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大学出版社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笔者认为,大学出版社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出版体制改革契机,创建科学的管理机制
  大学出版社已基本完成出版体制改革,进入了规范管理时代。大学社要把握好体制改革促发展的契机,创建科学的管理机制,重点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激励、约束机制。在搞活的基础上建立起规范,在规范的保障下灵活经营;建立制度约束,确保国有资产增值。内部管理要精细化,抓好成本核算,在财务上实行单书管理,减少库存资产。建设起适合本社发展的目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薪酬制度、编辑和发行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图书出版规程以及配套的选题论证、图书编校质量和奖惩制度。
  只有建立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实现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并切实把这些管理制度落实到出版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产品质量,保证正确的出版导向以及出版物的高品位和高质量。
  二、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明确市场定位
  大学出版社作为一个出版群体,具有一些共性。但大学出版社的母体是所在大学,而大学的学科、人才、品牌优势既形成了大学出版社开展的选题开发的最大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形成了各大学社的特色。大学社群体既需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较大学术影响力、较广社会辐射力的现代出版集团公司,也需要出版物“专精特”的中小型专业出版企业。各大学社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审视并设计发展思路,更加明确各自发展的目标与定位,在自己的强项专业领域做深做透,在核心竞争力上下工夫。
  三、深化从教材出版商到教学资源服务商的转型,促进选题的可持续开发
  “十二五”时期是大学出版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增长方式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切实加强教材研发工作、实现教材形态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学出版社需要注重教材策划与出版的创新,需要不断提高把握教育资源发展趋势的能力,提高整合先进教育资源实现形式的能力,提高教育资源市场运作的能力。当前,大学出版社教材选题开发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稳步开发本科教材的基础上大力开发高职高专教材,注重开发研究生教材和终身学习教材;2.改变单一以图书为主的教材出版形式,重立体开发,提供一揽子的教学解决方案;3.在引进版权的基础上改编与创新;4.注重“教材开发,研究先行”;5.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注重教材的市场运作。
  四、加强电子音像和数字出版建设,推进电子网络化教学进程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一次深刻革命,也将是大学出版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大学出版社必须适应高等教育多媒体教学、电子网络化教学以及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尽快适应我国广播、电视、图书、报刊的一体化以及电脑、手机、电视机的“三屏合一”,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广播网的“三网合一”趋势,探索传统图书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加强电子音像和数字出版建设。大学出版社要逐步从合作者、内容提供商向数字出版的经营者、生产者转变。要重点开发基于学术著作和科研学术成果内容的数据库、基于教材的网络教学数据库、基于学校课程教学资源的课程资源库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产品、电子书包,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一揽子的服务,并逐步开展数字出版渠道建设,逐步自主销售数字出版物。
   (作者单位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