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1-12-29梁存周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33期

  【考点阐述】
  表达技巧,是诗人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用的特殊手法的总称。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判断诗歌所使用的手法,赏析这种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属“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项目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板块,能力层级为E。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考查中主要包括语言的表达方式、诗句的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的艺术手法这三个方面。
  
  【技法指导】
  一、语言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主要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古代诗歌由于受篇幅的限制,记叙、说明、议论的成分少之又少,因此高考考查的重点一般放在描写和抒情方面。
  1.在诗歌鉴赏中描写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文学作品的形象描写。如: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该题考查的就是文学作品中对形象的描写,考生只要抓住能表现素蝶飞行的词语即可。“绕”“隐”“起”“归”“出没”“飞”“相依”,这些动作最能体现素蝶的飞行。从这些细节,考生可得出诗人运用的手法是细节描写。另外,为了表现素蝶的这些动作,诗人刻意选取了与之相伴的事物:蜂、雀、日、风、花、叶。由此可以得出诗人使用了陪衬这一手法。
  二是景物(即场景)描写。如:
  (2010年高考语文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湮,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该题要求考生分析景色描写的妙处,即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红”“翠”是色彩描绘,以“红”代花,以“翠”代叶,用借代手法来写,含蓄而形象。以“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多态,“叠”则凸显枝叶的繁密,属直接描写。
  2.抒情则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等)。如: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综观全诗,考生就可以发现第一句写“吹笛”,重点扣在一个“凉”字上。夜因“月”而凉,此处不仅是夜凉,也是诗人的心境之凉。根据注释可知诗人因被贬而内心凄凉。“夜”字则暗扣题目之“梦中”,所以该句应是借景抒情,表达诗人被贬后凄凉而孤寂的心情。第二句写“花”,重点扣在“迷人”上,“路暗”则再扣题目中的“梦中”。暗路上迷人的花应为范仲淹新政,隐隐表达了诗人对范仲淹新政的态度。而这也正是诗人被贬的真正原因。第三句用典,表达人世的沧桑变迁。诗人两度被贬,使他有“棋罢不知人换世”之感。第四句以“思家”作结,凸显出一个孤独的旅人形象。诗人因愁而饮酒,因愁难解而无奈,进而思家,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这四句诗各自成为一幅画面,整体上又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因此,答案可归纳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抒情;一句一个场景;对仗十分工巧。
  二、诗句的修辞手法
  高考主要考查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双关、反问、设问等。在实际考查中,对偶是古代诗歌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一般较少涉及。另外,由于篇幅的限制,排比、反复、设问等修辞手法较少使用,所以这几种修辞手法一般不会涉及。其他几种修辞手法都是考查的重点,所以考生要特别加以重视。如:
  (2010年高考语文四川卷,词见上,略)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该题考查的是诗人抒发的感情。根据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词作规律讲,考生应将重点放在对下阕的理解上。这首词重点关注的是“风与日”,该题考查的是双关手法,因此不能单纯地将其理解为自然界的“风与日”,还包括社会上的“风与日”。词人主要借此来表达对社会“风与日”对“真香妙质”(即花)的摧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悲伤之感。
  三、篇章结构的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包括两类,一是指诗歌的结构手法,二是指诗歌的创作手法。
  1.诗歌的结构手法
  高考试题通常把诗歌中某句话或某个词在全诗中的作用作为考查点,一般考查领起、承上启下、升华主旨、铺垫、照应、呼应等手法。
  2.诗歌的创作手法
  诗歌的创作手法包括:联想、想象、渲染、象征、烘托、对比、衬托、赋比兴、虚实、动静等方面。如:
  (2010年高考语文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该题考查的是虚实手法。这种手法一般是眼前看到的为实,想象或梦中出现的为虚。再如:
  (2010年高考语文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这类咏怀诗通常是借物抒怀,一般多考查“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之类的艺术手法。再如:
  (201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所谓“代为之思”即代替别人思考,就是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诗人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该题其实考查想象的艺术手法(有人称之为对面落笔)。这类诗歌考生比较熟悉的还有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同步突击】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题金陵渡
  □张祜[注]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注]张祜(约782~852年),字承吉,唐清河(今清河县)人。志气高逸,有用世之志,但一生仕途不畅,屡遭挫折,故而纵情山水,游玩酒肆。
  (1)前后呼应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结合全诗赏析其妙处。
  (2)有人说把诗歌末句中的“星火”换成《枫桥夜泊》诗中的“渔火”更好。你是否赞同?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试分析苏诗的“石榴开遍透帘明”的微妙之处。
  (2)后人评此诗时说:“于盛夏炎热之时绘清幽之境,抒悠旷之情。”试结合相关诗句赏析其“清幽之境”。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牧牛图①
  □田锡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②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注]①这是一首题画诗。②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
  (1)诗中第二句的“似水流”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试简要赏析诗人表情达意的手法。
  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1)~(2)题。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①眠松
  □徐再思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秦皇旧日封,靖节何年种?丁固②当时梦?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注]①观音山:指今扬州的观音山。②丁固: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后封大司徒。
  (1)这首元曲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2)曲中末句“一枕清风”的“枕”字用得很特别。请联系全曲,说说这个“枕”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见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