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阅读——自然

2011-12-29惠军明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33期

  人以万物之灵自诩,素来看不起别的动物。其实,人除了脑袋和手比动物灵活外,在很多方面都远逊于动物。论视力不如鹰,论嗅觉不如狗,论力气不如大象,论勇猛不如老虎,论敏捷不如羚羊,论耐力不如骆驼,论飞行不如鸟,论游泳不如鱼。这些与生俱来的本事固然没法学,但动物还有不少优良习性,则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
  学学蜂鸟的“绿色生存”。蜂鸟停在一朵花前,像直升机似的悬在空中,用长喙小心地采食花蜜,然后又了无痕迹地悄然而去。觅食活动完成,却丝毫不破坏花朵。蜂鸟以最小的自然损耗,取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堪称“绿色生存”,足以“为人师表”。
  学学狮子的劳逸结合。草原上的狮子,该捕食时勇猛无比,该休息时就睡个够。饮食极有节制,肚子饿时才进食,决不会为贮存食物而拼命捕食。如果肚子不饿,即便身边到处都是猎物也无动于衷。所以狮子不会像人那样积劳成疾,更不会过劳而死,也与肥胖症、糖尿病无缘。
  
  选文1 自然中必有我师
  以动物为师
  □陈鲁民
  学学熊猫的适度消费。熊猫从不固守一地,而是边走边吃,在运动中采食,有节制地利用植物资源,不等把一片竹林吃完就又迁向新的采食地。它们以实际行动教育人类:切勿“竭泽而渔”,牢记“休养生息”。
  学学小鸟的热爱生活。即使最忙碌的鸟儿也会经常停在树枝上唱歌,即使最笨拙的鸟儿也从不吝惜自己的歌喉。只要醒着,它们就会为了生命的存在和活着的喜悦而欢唱。于是,我们就有了生活的榜样和一个最美的词汇:鸟语花香。
  学学蚂蚁的分工协作。一窝蚂蚁多达万只,但多而不乱,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既没有谁挑肥拣瘦,也没有互相扯皮、内战,大家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令人神往。
  学学鲑鱼的坚忍执著。鲑鱼生活在海里,却要游到内河源头去繁殖,行程长达上千公里。一路上,它们不吃不喝,迎接一个个严峻挑战。在瀑布或河流落差大的地方,它们必须一次次地奋力跳跃,往往伤痕累累,甚至撞死在石头上。还有数不清的天敌磨刀霍霍地等候着它们的到来。但它们从不畏惧,更不后退,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终于到达目的地。鲑鱼这一悲壮旅程,实在让人敬佩。世人倘有如此精神,何事不可成?
  此外,鸿雁的志向远大,蜜蜂的勤劳勇敢,骆驼的埋头苦干,公鸡的严格守时,春蚕的有“丝”奉献,狗的忠诚不贰,牛的任劳任怨,猴的机灵好学,无不可为人师,无不值得效仿。况且,古训有“满招损,谦受益”之说,所以人类还是谦虚些,向动物学习一下它们的长处吧。
  (选自《太原日报》2010年5月10日,有删改)
  含英咀华
  每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存之道、精神品质,值得我们人类好好学习借鉴。开阔的眼界、广博的知识、理性的思考、凝练的语言、飞扬的文采,陈鲁民的文章最善于铺陈映衬,排比造势,层层递进,其文字总是于跌宕多姿里闪现出智慧的光芒,处处散发着诱人的馨香。读他的文章,如同欣赏了一场大型的音乐会,使人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思考练习
  1.这篇文章最值得称道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2.人应该如何对待动物?
  3.试举几个仿生学中人类借鉴模仿动物的实例。
  
  选文2 自然的永恒公正
  去看白桦林
  □苇岸
  我去看白桦林时,是在秋天。秋天旅行是一种幸福,草木丰盈,色彩斑斓,大地的颜色仿佛在为行者呈现。世界上有许多事物,往往是一种事物向另一种事物转化时的过渡。它们由于既不属于前者,又不属于后者,便获得了自身的独立价值;它们由于既包含了前者,又包含了后者,从而更加饱满和丰富。黎明和黄昏比白昼与黑夜妩媚,春天和秋天比夏天与冬天灿烂。当我试图描述所见的一角山隅或一片滩地,我感到了人类语言的虚弱和简单。俄国诗人蒲宁说:“诗人不善于描写秋天,因为他们不常描绘色彩和天空。”可供诗人选择的文字仍然有限,许多词汇还有待我们创造出来。
  我平生没有实地见过白桦林。但我从内心深处感到,白桦树与我之间存在着某种先天的亲缘关系。每次在影视剧或图片上看到它们,我都会激动不已。我相信,白桦树淳朴正直的形象,是我灵魂与生命的象征。秋天到白桦林中漫步,是我向往已久的心愿。我可以想象,纷纷的落叶像一只只鸟,飞翔在我的身旁,不时落在我的头顶和肩上。这时的白桦林,本身便是一群栖落在大地上的鸟,在一年一度的换羽季节,抖下自己金色的羽毛。
  我是走了几个地方后,在围场北部的坝上找到它们的。这里的节气远远早于北京地区,使我感到遗憾的是,白桦林的叶子已经落尽。尽管我面对的是萧瑟凄凉的景象,但我也没有必要为白桦林悲伤。在白桦林的生命历程中,为了利于成长,它们总会果断舍弃那些侧枝和旧叶。我想我的一生也需要这样,如果我把渐渐获得的一切都紧紧抓住不放,我怎么能够再走向更远的地方?
  在落满叶子的林间走动,脚下响着一种动听的声音,像马车轧碎空旷街道上的积冰。当我伸手触摸白桦树光洁的躯干,如同初次触摸黄河那样,我明显地感觉到了温暖。我深信它们与我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的体内同样有血液在流动。我一直崇尚白桦树挺拔的形象。看着眼前的白桦林,我领悟了一个道理:正与直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哪棵树在生长中偏离了这个方向,即意味着失去阳光,意味着死亡。正是由于每棵树都正直向上生长,它们各自占据的空间才不多,它们才能聚成森林,和睦平安地在一起生活。我想,林木世界这一永恒公正的生存法则,在人类社会同样适用。
  (选自《未来作家》2010年10月25日,有删改)
  含英咀华
  这篇文章以抒情的笔调、细腻的描写、深沉委婉的表达带给我们别样的感受。本文并不以意境见长,而是以理趣取胜;偏重在叙述中言理,思辨性很强。
  思考练习
  1.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2.文中画线句子有怎样的含意?
  3.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写林木的生存法则,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选文3 自然造物奇且美
  大青山冰臼
  □张抗抗
  克什克腾旗的贡格尔草原,是距北京最近最美的草原。
  从远处看,只见草原的尽头突起一座横亘数十里的城池。高墙连天,顶端遍布锋利的兵器旗杆,狰狞凶险,似乎武装到了牙齿。走到近前,仰视大青山,雾气中却见奇峰缥缈,竟有几分妖娆和妩媚。
  雾中登大青山,一路惊呼不已。迎面陡立的石壁上,一尊天然的巨佛惟妙惟肖,令人顿生敬畏之心;眼前身后的嶙峋怪石,气势夺人,如一座座巨大的城堡耸之于天,可望而不可即;其险其峻其妙其趣,可与黄山一比。克什克腾旗多白桦,遍至大青山。路边石缝里粗壮的白桦树,树干秀美,清爽白净,犹如一个个白衣秀士,隐居山林苦读。
  终至山脊,众人惊呼,陡然间别有一番天地:平坦的山顶上,只见巨大而光滑的花岗岩石坡,一座接一座地铺排。坡上凹凸处,嵌有无数形状各异的石盆,圆形、菱形、长方形极不规则,大如缸锅,小如杯碗,深浅不一,当地民间称为“九缸十八锅”。最大的一个石盆,内有积土,一株粗壮的白桦树安稳地立于其中,花草环绕,犹如一个巨型天然盆景。池内若有积水,或蓝或绿,远望像一只巨人的眼睛,不眨不闭,安然凝视天穹。那池水得天地雨露精华,或清或浊,弯腰即可撩水洗面,如入仙人浴场;池内那一汪清水,以石成形,因此变得有棱有角。更有一奇绝的石池,两端皆有光洁的细槽,如漫漫岁月之水,从这端流入,又从那一端流出去了……
  那石池口小肚大底平,其形酷似古代舂米的石臼。上个世纪90年代,经地质学家考证,克什克腾旗的石盆怪池,皆为冰臼。大青山冰臼,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类型最多、保存完好的冰臼群之一。
  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青山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冰雪层高于山顶岩石数百米。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水沿冰川裂隙,自高处飞流直下,猛烈冲蚀基岩,日复一日,以“水滴石穿”之力,将山顶的岩石打磨光滑。当岩石无法承受水的力量时,飞流渐渐侵入岩石的表层,凿出一个个浑圆椭圆的冰臼,形成冰臼奇观。冰川融雪,以柔克刚,悠悠万世,竟将坚硬的花岗岩掏心挖洞,雕刻成了奇形怪状的容器,把冰川当年的英姿,镶嵌在石窝里保存了。弱水三千,分一瓢在此。冰瀑雕刻的不是岩石,而是时间。
  而身后,悬崖下即是坦荡的草坡,草原以青草的方式,纪念着冰川父亲给予它们的生命。
  在大雨中下山,浓雾水汽里,一路起伏的高山草甸,金蓝红紫的野花簇簇,被雨水洗得发亮,山梨、核桃果实累累,似在花果山巡游。随意扒开湿漉漉的灌木草丛,一坨坨碗口大的蘑菇跳入眼帘,雪莲一般洁白。石阶逶迤,云雾中险峰时隐时现,若是晴天,举目可见花岗岩峰林、天桥石棚怪石——僧石猴石蛇石鹰石美女石……正遗憾,前方山壁忽露一方通透的天然石洞,天光乍泄,山体洞开,像是一扇巨大的石窗,欲为神秘的大青山解密。巍巍兴安岭延伸至此,似乎意犹未尽,最后一笔,是在这一马平川的草原上,让这亦秀亦雄,兼南北名山之长的大青山,异峰突起。
  下山回望,顿觉克什克腾旗的草原,因这高耸雄奇的大青山,而变得立体了。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1月22日,有删改)
  含英咀华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描述了沿途所见的奇异风光,尽情讴歌了大自然的造物之奇和祖国山水的壮美,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作者观察细致,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铺陈描写。青山、绿水、草甸、草原、奇石等景致经过作者精雕细刻般的描绘,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令人神往。全文多处写景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形象生动。文章句式灵活多变,节奏感强,语言准确简洁,极富内涵。
  思考练习
  1.作者描写大青山的景物,主要选择了哪几个视点?
  2.大青山的冰臼奇观是怎样形成的?请作简要概括。
  3.文章结尾作者“下山回望”,为什么说“顿觉克什克腾旗的草原,因这高耸雄奇的大青山,而变得立体了”?
  参考答案见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