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最重要
2011-12-29梁闲泉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1年9期
一、爱与感动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阅历,也都有程度不同的阅读,只要是有心人,怀抱一颗爱心,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
多说一点儿,面对一个材料,像对一般的动不动上万、几万字的作品那样去“正面强攻”是不行的,我们可以变一下视角,可以从事物的背面、侧面或者剖面去发掘让人心灵为之一动的东西。时时对任何帮助怀有感恩之心,全身心地去关注我们周围发生的一切,就不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了。
有一句老话:生活中永远不会没有感动,区别仅仅在于,我们是不是怀有一颗体验感动的心。
有同学说他阅读过的东西太少,而他才十多年的阅历中也记不得有什么让人感动的事情。我问他,你难道没有头疼脑热过,急得父母半夜起来送你上医院?你没有天热睡不好觉,外婆拿着扇子在一旁不间断地扇的时候?妈妈没有撑伞送你上学吗?你注意到没有,伞总是偏向你那边而湿了她的半个肩膀……学生那边听到这儿就嚷嚷不用再举例了,有哇!
此外,还有老师、同学肯定都有帮助过你的事情。这么多人用不同的方式爱你,你当然也是爱他们的,有想对他们说的话,用笔把这些话表达出来不就是一篇好文章了嘛。
这就回到前边的话了,写好文章,情怀最重要。
文章有了爱与感动,技巧不熟又有什么关系呢?天生丽质的美女淡妆又有什么关系呢?
苏东坡早就道出了西湖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而《莱根谭》就说得更直接了,“美女不尚铅华,若疏梅之映淡月”,瞧瞧,别一种境界。实际上,作文到了一定程度上便超越了技术层面而成了人格的比拼了,而爱之丰盈与否是为文者极其重要的人格基础。
二、合理想象
学生们看了《天堂》以后说,我们也想写出这样的作品来的,可我们除了父母老师之外,接触的事情太少了,现在的记叙文要求写所见所闻型的,可我们亲力亲为的事情太少了呀。
这是部分的事实,可学生作文就一定得写亲力亲为的事情吗?
我想到了一次命题作文《雨后》,有同学在雨后路边的栀子花前有了灵感,说假如写她在这儿跌跤了,恰有一位满头白发的拾垃圾的老大娘帮了她岂不很妙……可女孩儿叹息,这并不是真的呀!算不算弄虚作假呢?
我就说了,你要是写你在栀子花前遇上了年轻的“白毛女”——过去样板戏里的女主角,她头发全白了,据说因为吃不到盐而白了头的——那你可能是瞎扯。但你写遇上一位满头白发的拾垃圾的老大娘,则是完全可能的,这属于“合理想象”,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这很可能是一篇好文章呢,不光有诗情画意,还有了爱与感动,有了情怀。
我想起了徐迅雷先生谈写作的一段话。
他说作文要言之有情:有情感、有情怀。情怀是写作的很高境界,作者心里要装着百姓,要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情感是流动的血液。感人的文章,一定是有感情的。“以情动人”永远是没有错的。我们所说的情感,是广义的,因为人有着丰富的情感表现,激情、温情、同情……字里行间,读者一看,就能感受得到文章里有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
徐迅雷老师说得多好。
我是这样理解的,一篇文章尽管有审美的、哲理的等多种尺度,但是不是能感人永远是最重要的尺度。你想感动别人,首先问你自己是不是被感动了,到这里我忍不住要谈下我的作品《现实主义的天堂》了。
三、立意高远
这是我在杭州市某校园建筑工地上遇到的事情,很动人的、发人深思的一个素材,不写下来,我简直有些睡不好觉了。
主要说爷儿孙三代人来城里的工地上做活,挣钱供一个女大学生的故事。我是以这个女大学生的视角来写的,这样才好串联故事。事情算是司空见惯的,但我在立意上费了一些心思,文章的中心句——现实主义的天堂,就给人一些想象的空间。
才放暑假,我就奔钱塘江边那座著名城市来了。靠窗看风景,我的心情那么爽快。我在想爷爷、父亲和弟弟他们。我最喜欢弟弟了,他也喜欢我,可是,他越喜欢我,我心里就越不好受。
不好受的原因是我和弟弟争着上大学,可一家供不起两个人……我得到了幸运女神的垂青。
弟好像也不错,虽说,他不得不随爷爷、父亲出外打工了,但他写回的信里却每次都用了天堂这样的字眼。而现在,当我和他们共度了头个夜晚,站在晨曦笼罩下的工地上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样评价我弟的诚信了。也可以换一种说法,说是我的浪漫主义碰上了现实主义一我这话有问题。不过,你们要是知道我昨晚一宿没睡,现在还头昏脑涨的,就不会怪我遣词不当了。
弟说他们住在高楼大厦里。用发展的眼光看,这话倒也没错。但现在,毕竟是刚刚搭起的水泥柱子呵!爷爷还行,在工地上铺几块板子,上边支个蚊帐,爸和我弟就只能靠一种特别刺激皮肤的药水,抹身上抵挡蚊子的围攻了。一元一瓶的,假药无疑。就甭提风扇了,谁舍得买?这大伏天的,四面都是窟窿的工地有时也热死个人,咬呵热的,闹得我差不多坐了整宿。
这当儿,震耳欲聋又直呛鼻子的轰鸣和灰尘正从工地冲出来,他们仨儿已经在野兽大嘴一般的门洞里干了好一阵子活了。太阳懒洋洋刚露出脸儿,蓝色的雾霭一点一点儿从大水泥柱子边上隐退,同样全身而退的肯定还有咬了我的王八蛋蚊子,该死的!
四、营造意象
早上,他们干活去了。我翻出他们的衣服来洗,全锈死了,不好搓。汗臭味儿就别提了。
第二天,他们都不干活了。爷从内裤上费劲地解下缝着的手绢,从里边捧出二十元钱给我,说:“我孙女到大城市来了,出去走走。”爸也说:“这儿湖呵,塔呵,还有庙的老有名了!看看去!”
弟陪我。我们走了十多站地,到了湖边,累得够呛,就坐在椅子上唠嗑。
我拉弟的手,他的手上全是茧子。这才知道:原来是工地没料停工了。常事儿,最吃亏的是咱们民工,停工只给五元钱,借支,以后还得扣。
我说:“不在这干呗?”
弟摇了摇头,说:“活难找呵,就找这活儿,还得送礼呢!”
呆了会儿,弟说:“姐儿,不想别的,咱看风景吧!”
是呵,看风景吧。我点点头。
这城里湖边真美,大道车水马龙,上边悬着“建设人间天堂”的横幅,红底黄字,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煞是耀眼。我和弟瞅了半天,接着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说话。
该回村了,坐车里工夫,已到晚上了。
眼前的大厦发出海市蜃楼般的光,和天上的星星连成一片,分不清虚实。我跟弟弟招手,要离开他的天堂了,觉得眼睛有点湿……
文章极质朴,全用白描。
所以能在当年万篇微型小说中脱颖而出,进入排行榜前六名,不能说中国小说学会十多位专家全走了眼,得承认这里边有鼓励作者的意思,也有评委会当年就认可的“关怀”“情怀”等等原因,此外也要看到,作品营造了发人深思的整体意象。
是的,无论哪里的城市都是城外人眼里的“天堂”,何况素有天堂之称的钱塘江边这座著名的城市呢。而城外人眼里的“天堂”,大抵总是浪漫主义的了,但现实的境况却不尽然。
……眼前的大厦发出海市蜃楼般的光,和天上的星星连成一片,分不清虚实……这段叫做隐喻或者暗示都行,并且和本文的中心句——现实主义的天堂及开首描摹出的意象——钱塘江边那座著名城市——遥相呼应,从而使文章有了些耐人寻味的品相。
以上权且算是创作谈吧,就此搁笔。
2011.6.30写于衢州
作家简介
梁闲泉,别名白小良、梁晓泉、白水,作家,文艺评论员,衢州市文化馆青少年写作培训中心教员。中国小说学会2007年度上榜作家,新世纪小小说风云榜2008年上榜作家。获中国首届闪小说大赛金奖,光明网首届文学大赛银奖,全国第八届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二等奖等。
儿童文学新著《甄四那档子事》,由《微型小说月报》连载,该书作品《标准答案》被选为中国教育出版网公布的《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最后冲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