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QS”与道德素养

2011-12-29张炜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1年9期

  早晨起床,先从冰箱里拿出一盒三聚氰胺牛奶,然后去楼下买两个染色馒头,中午吃一碗地沟油炒面,晚上犒劳一下自己,来一块健美猪大排和一盘农药青菜,真是美好的一天。
  也许我的说法过于夸张,但是你也不能排除真会有这么一天,人们要在非法添加剂的作用下畸形生活。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业传统与基础的国家,今天的食品安全問题竟如此严重,着实令人费解。我们的祖先,在这一片相同的土地上,面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曾经用那么原始的技术,依然养活了华夏儿女五千年。为什么在社会生产力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却面临“没有东西能吃”的尴尬?
  事实上我们并不是没有东西能吃,而是有了东西也不敢吃。因为你不知道吃进去的食物中到底存在多少本不应该存在的成分,抑或它根本就是另一样完全不搭边的东西改头换面之后的产物。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当今社会道德的缺失。如今的国人没有信仰,孔孟之道被视为封建落后,金钱万能开始成为信条。人的内心缺少一种道德的自觉束缚,从而容易走上自私自利的道路,就会形成所谓的“潜规则”,以及种种畸形的、存在于行业内部的黑暗“王法”。
  再说说消费者。作为受害者,是否也存在道德問题?我看到过一则关于大象的公益广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我觉得这个道理也适用于食品安全。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我们或许没有能力去辨别一些高科技的添加剂,但对于一些显而易见的可疑食品,我们应该坚决地抗拒,绝不能因为“吃一次又不会怎么样,反正大家都在吃”这种侥幸心理为有害食品提供市场。或许吃一次对自身的确没有太直接的伤害,但是却为犯罪提供了资本。这是对社会和其他社会成员的极度不负责任!损人不利己,是国人思想境界没有上升到社会责任感这个台阶造成的。我们也许不能控制别人,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不买卖,不纵容犯罪。
  最后衷心祝愿以后我们看到“QS”标志的时候,第一反应想到的是“qualitysafe”,而不是“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