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平生意
2011-12-29陶运清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6期
摘要:别情相思,是人之普泛化的情感,古今一也。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短短46字,字字句句,诉尽相思相爱相慕相知之意,情中望景,景中含情,既情深意长,又节制有序。本文着重以情感来解读,在情感的沟通中达到共鸣。
关键词:红笺;相思;情;景
清平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红笺是唐代的一种制作精美的名笺,又名“浣花笺”,相传由唐代才女薛涛首制。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认为:“其美在色。”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云:“元和之初(九世纪初叶),薛涛尚斯色,而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乃命匠人狭小为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裁诸笺亦如是,特名曰薛涛焉。”又说:“府城(指成都)之南五里有百花潭,支流为一,皆有桥焉。其一王溪,其一薛涛,以纸为业者家其旁。……以浣花潭水造纸故佳,其亦水之宜也。”从记载中可知,“薛涛笺”的形制是红色小幅诗笺,九世纪初造于成都郊外浣花溪的百花潭。这种红色小笺曾被薛涛用以写诗与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人相唱和,因而名著于文坛。
晏殊的这首小词,以红笺起首,字字句句,诉尽相思相爱相慕相知之意。
一
红笺上,行行小字,如泉涌般倾诉着平生无尽的爱意,绵绵不绝,如东流的一江春水。“说尽平生意”,可尺幅小字,又怎能说得尽绵绵的平生相思情?——这张纸太小了!倒是“红笺为无色”,在对比中更能令人想见情之深。
所幸的是,情深还有人可以倾诉。于是寄信给相思之人。鸿雁、鲤鱼,是古代捎书的信使。《汉书·苏武传》载,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囚在北海,匈奴假告汉朝,说他已经死了。昭帝时,派使者到匈奴去,由于有人通了消息,知道真实情况,就故意对单于说:‘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在某泽中。’单于惊谢,后来就放苏武回国。后世遂流传鸿雁出书的故事,以鸿雁为传书信者的代称。唐元稹《莺莺传》:“幂幂临塘草,飘飘思渚蓬。素琴鸣怨鹤,清汉望归鸿。”“鱼书”,源于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旧时因称书信为“鱼书”。也称“鱼”。
鸿雁可以替苏武捎帛书至汉庭,鱼书可以为《饮马长城窟行》中的女子带来音信。然而,此时此地,纵有云中鸿雁水中鱼,却不能为己驱遣,“此情凭谁寄” ?不由惆怅满怀。原本欲借红笺捎去满腹思念,却又因无从寄达,平添新的惆怅,惆怅又惆怅。这不尽的惆怅啊,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可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不如“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遂登楼凭栏,放眼远眺,辽阔的天空、悠悠的白云该能稍微减去些许愁吧。正是斜阳西下、落日楼头时分,余辉脉脉、西楼、孤独人的孤独身影,—又一番落寞景象!举头望,不见离人影,但见山在远处,恰对帘钩,阻断了视线,割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