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的后殖民记忆解读
2011-12-29杨巧珍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6期
摘要: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出生于印度支那(今越南),并在那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印度支那情结贯穿杜拉斯一生的创作。本文从后殖民记忆的视角,通过童年记忆、母亲记忆、情人记忆三方面分析杜拉斯编织的后殖民记忆之网,让人们重拾印度支那的殖民记忆。
关键词:《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杜拉斯;后殖民记忆
位于南亚的印度支那曾是法国殖民地,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故事就从那里开始。杜拉斯出生于印度支那(今越南),并在那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印度支那情结一直是杜拉斯作品的主题,印度支那殖民地,这已经成了她生命的底片。[1]杜拉斯曾写道:“你的生活历史,我的生活历史都是不存在的。只是在通过想象记忆过去时,生活才被注入了生的气息。”[2]杜拉斯的作品回忆过去,也帮人们回忆过去。
一、童年记忆
杜拉斯出生在印度支那的西贡市,那里有一条川流不息的湄公河。越南、西贡、湄公河,这就是她纯净心灵中的最初记忆。那难以忘怀的童年成了杜拉斯创作的不竭源泉。
杜拉斯曾说过:“童年之外的任何经历对我再没有任何用处。”在印度支那度过的童年时光是她记忆深处最美好、最快活的日子。但是,让杜拉斯刻骨铭心的不仅有在那里度过的快乐时光,还有那里的苦难生活。尤其是祖祖辈辈居住在那里的农民,苏珊家的仆人卡波尔的经历就是这种苦难的见证。卡波尔过去被抓来修建道路,和苦役犯们一起在士兵们的皮鞭下劳作几年后终于死里逃生,而那些苦役犯则死的死,病的病,没几人能得以幸免。卡波尔的生活就是殖民地人民的真实写照。殖民地是殖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