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遥望那片明亮的天空

2011-12-29颜李萍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6期

  摘要:《雨中的猫》是海明威的描写女性意识觉醒的一部佳作。小说中运用象征手法描写女主人公对猫的追逐及渴求,反映了女主人内心强烈的独立和改变自我、改变现状的意识,从而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海明威;《雨中的猫》;女性意识;男权社会
  
  引言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对女性角色描写的代表作之一,是注力于反映女性意识觉醒的一部佳作。这部小说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海明威对女性的关注。
  一、风雨无阻去寻猫——女性意识暂露头脚
  小说主要讲的是:在一个阴雨天,一对在意大利旅游的美国夫妇留宿在一家旅馆里,丈夫躺在床上看书,太太站在窗边眺望窗外的风景,无意之中看见窗外有一只猫蜷缩在一张水淋淌滴的绿色桌子下躲雨。怀着恻隐之心,太太决定把那只雨中的猫抱回到自己房间。然而等她下去以后,猫却早已不见了踪影。太太非常失望地回到房间。这时有人敲门:一位侍女站在门口,怀里抱着一只大玳瑁猫,说是旅馆老板送给太太的。《雨中的猫》故事情节看似平淡无奇,甚至可以说单调,然而读者却分明感到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Kert指出,那个年轻妻子“不是海明威性别偏见的产物,她既不是作者理想化的想象也不是僵化的传统女性人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洞察力”。[1] Lyn认为,从《雨中的猫》开始,海明威向读者展现出他描写“真实女性面临的真正问题”的能力,和他对女性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而并非像有的学者所认为的海明威漠视甚至歧视女性。[2]学者们主要从“猫”这个贯穿全文的文化符号考察作品中揭示的“女性面临的真正问题”。国内有学者指出,雨中的猫象征了男权社会中“丧失了主体意识的女性借猫逃避雨淋暗示着女人逃避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3]
  小说中的几个重要角色:猫、女人和雨。“猫”自始自终贯穿着小说——从妻子寻找雨中的猫,妻子向丈夫倾诉对猫的渴望,旅馆老板让侍女送猫,猫还成为推动情节的一个重要动因。这篇小说以《雨中的猫》为题,“猫”是整个故事的主线,贯穿于全文。“猫”作为一种宠物,它是依附于主人而存在的,而这正象征了美国太太是从属于她的丈夫而存在的,她只是他的附属品罢了。当美国太太看到这只猫在淋雨的时候,她顿时产生了一种同情,她觉得那只猫就是她自己,那只猫“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桌子底下,缩成一团,生怕被淋湿了”。那只猫是为了避雨,而她寻找猫却是为了逃出这个封闭的房间,想要摆脱这种忧郁苦闷。她和猫都一样的孤寂无援,渴求关爱和温暖。她反复地向丈夫要求抱养那只小猫,其实是在表达她的生活和那只小猫一样不幸,她急切地需要受到关心和注意。丈夫对小猫命运的漠视同样暗示了他对妻子的冷漠。
  “女人”,海明威笔下的美国妻子,温柔贤惠,小鸟依人,可是丈夫对她的态度却是大男子主义观念支配下的无端冷漠。女人在单调乏味的婚后生活中感到孤独寂寞,需要找寻某种东西来陪伴自己,正在这时,一只被困雨中的猫闯入她的视线。猫的出现,让她找到了一个同病相怜的对象,为她乏味的生活带来了憧憬与希望。女人因此对猫产生了一系列强烈的愿望:想要保护它、照顾它、关心它或是拥有它。这只猫的命运和处境使她产生一种深刻共鸣,女人执着地想要保护、照顾、关心猫的感觉,其实也隐喻她自己希望被保护、照顾和关心。
  “雨”具有强大的无所不在的覆盖性和不可阻挡的力量,象征着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以及强大的男性话语权。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卑微,孤苦无依,难于掌控自己的命运。猫在雨中的境况,恰如女人在这个男权社会中的境况。“雨”中的猫象征着处在男权社会中备受压抑的女性。小说中的猫逃避雨淋暗示着女人逃避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试图打破女性社会角色的成规以及社会对女性的定位;猫寻找避雨之地,象征女人在男权社会中努力寻找自己的地位、权利和话语权。
  小说主要由三个场景构成:妻子寻找雨中的猫;妻子向丈夫倾诉对猫的渴望;旅馆老板让侍女送猫。小说中美国夫妇关系冷漠,在整个故事中丈夫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看书。对于别的事情,甚至对于他的妻子,都不感兴趣甚至是冷漠。对于妻子不顾外面下着雨,执意要去抱回雨中的猫的行为,他只是躺在“垫得高高的两只枕头”上看他的书,任由妻子不打伞冒雨出去。丈夫的态度不像是出现在和睦的夫妻之间,而雨中的猫让美国妻子得以暂时摆脱丈夫的冷漠,她力图通过帮助那只猫摆脱窘境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她渴望改变自己的处境,改变外表,改变发型,改变自己的地位,改变她与丈夫在家庭中的关系。这也体现了妻子某些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二、此猫非彼猫——自由独立何处寻
  妻子走出房间后的看到了旅馆的老板,旅馆老板“站了起来,向她哈哈腰”, 还让侍女给她送伞。“这个老板使她觉得自己十分无聊,同时又确实很了不起。她刹那问觉得自己极其了不起”。 旅馆老板表现出的尊重和关切,让妻子感受到了自我,让她有了一种“被重视”的感觉,这与她丈夫对她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她喜欢这种感觉:“她喜欢他听到任何怨言都是那种非常认真的态度;她喜欢他那庄严的态度;她喜欢他愿意为她效劳的态度;她喜欢他那觉得自己是个旅馆老板的态度;她喜欢他那张上了年纪而迟钝的脸和一双大手;她一面觉得喜欢他,一面打开了门……”她的确喜欢这一切。 正当她下到院子站在门口时,她背后有一顶伞张开来,是那个给他们整理房间的侍女。“‘一定不能让你淋湿了,’她面带笑容,操意大利语说。自然是那个旅馆老板差她来的”。[4]这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关怀,而且也是一种直截了当的表白,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丈夫对她的态度,使她在潜意识里有一种背叛的冲动。于是,当她遇到了尊重她、体贴她的这个旅馆老板——一个成熟男性的文化符号,女人的自我意识就暂时得到了某种安慰。没有找到雨中的猫,妻子怅然而归,然而,猫的出现让妻子重新认识了自我,让她在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自己的“了不起”之处。这只消失在雨中的猫引发了这个女人想要改变自我的强烈渴望,她的语气也由起初的探询——“你不以为我留起头发来是一个好主意吗?”变成后来一系列的主体意识强烈的祈使句——”我想要……”,文本中接连共出现了十一个“想要”,表达了妻子强烈的愿望和诉求,然而,她的丈夫乔治对这一切都异常冷漠,说道:“找点东西读读吧”。[5] 她的平静生活刚刚由于猫的出现而燃起希望时,丈夫的一句话重新将她抛回黑暗之中。万般无奈之下,她做出了让步:“我要一只猫,我现在只要一只猫。要是我不能有长头发,也不能有任何有趣的东西,我总可以有只猫吧。” 这时的妻子已经不是像前面那样一味自言自语,而是请求丈夫给予自己些许的关爱和温情。然而,在这个家庭中没有平等可言,没自由可言,只有丈夫的绝对的惟我独尊以及妻子的哀求和绝望而已。海明威笔下所写的这个的美国丈夫自始至终躺在床上看书,处于岿然不动的男性理性之中,任由妻子在呢喃中表达自己的渴望与痴求。妻子对自己愿望的让步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尴尬体现。丈夫用他的霸权地位来规定妻子的行为。美国妻子美丽迷人,喜欢改变发型,喜欢穿新衣服,喜欢“用自己的银器来吃饭”。 [6]这位敢于追求新生活的“新女性”最终也没有“改变”成功,她在家庭中仍然是丈夫的附属品,仍然受制于丈夫,她的话语在男性的话语霸权下也显得苍白无力。然后,“乔治又在看书了”。[7] 这简短的言语中透露出妻子无可奈何的悲哀,这也往往就是大多数海明威小说中的女人的命运。女人把摆脱无人倾诉、无人关爱困境的希望都投射到一只流浪猫身上,她在喃喃自语中给自己制造一个虚幻的梦境,也是女主人公渴望实现的梦,然而,最终想获得猫的愿望没能实现,她又重回窘境之中。
  
  此时,外面,“广场上已经上灯了”。 这说明时间已经从白天转人黑夜,他们在彼此的冷漠和不解中走过了一天。黑夜漫长,暗示着他们的关系也将经历更加漫长的黑暗和不确定,同时妻子力求改变的愿望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最终,旅馆老板让侍女给她送去了一只猫,满足了女人的寻猫愿望,但小说特别地强调了侍女怀中抱的是一只“大玳瑁猫”,是不是先前那一只“雨中的猫”就成了不解之谜,猫的身份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女人最后得到的猫可能不是她苦苦寻找、想要得到的那只猫,暗示着她最后将无力摆脱不和谐的婚姻,无力摆脱男人的控制与限制,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无法获得想要的自由自主。
  结束语
  从这篇小说可以看出,在男权社会里,男人一直扮演着以权威、尊严、力量为标志的主体角色,而女人则居于依附于男人的“第二性”地位。妻子想要改变,但丈夫不同意;她想要一只猫,但是却得不到。她最终收到了旅馆老板送来的猫,但这仍是男性送给她的。这就是女性的处境,她们很难摆脱受控于男性的社会地位,很难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话语。即使得到了,也只能是男性给予的。女人拯救雨中的小猫是她打破性别角色束缚的途径,也是她所做出的努力。但这种努力总是受到社会、男性和女性自身的限制,丈夫对她的做法毫不理会、无动于衷,妻子自己的力量又那么有限。所以这种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试图冲破传统社会性别角色束缚的努力也就难以真正实现。海明威笔下的女性有着复杂的性格特征,这既反映出这些女性人物所存在的时代影响,又表现了海明威的女性意识。很明显,海明威将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及历史重任赋予了男人,而将许多感情因素以及“家”的标准赋予了女人。因此,海明威描写的女性非常注重与男性所建立的感情世界。她们既要有自己的个性追求,又要依赖男性的世界而存在。这导致了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既现代,又传统;既开放,又保守;既抵制男性霸权,又依赖于男性的强大。她们不满足现状,不甘于被控制被约束的地位,又无力改变一切。
  
  参考文献:
  [1] Kert,Bemice. The Hemingway Women: Those
  Who Loved Him ——The Wives and Others [M]. New York: W. W. Norton& Company,1983.
  [2] Lynn,Kenneth S. Hemingway [M]. New York:Si
  mon and Sche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