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阿来小说《格萨尔王》的两个人物设置及其功能

2011-12-29骆春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6期

  摘要:小说《格萨尔王》是当代作家阿来从藏族传统文化当中汲取养分、寻找灵感,对本民族史诗的重写献礼之作。民间说唱艺人晋美的设置和民间故事人物阿古顿巴的出现正是作家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人物设置;阿古顿巴;晋美
  
  小说是以人为叙写对象的文学样式,因此一部完全与人无关的小说,是无法想象的,即使能够写出来,也是没有价值和生命力的。“真正的小说关心的是人,叙写的是人在某种特殊的生存环境里的人生遭遇和内心体验。小说家的写作目的,就是要通过有意味的情节事象和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帮助读者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向读者提供人生的经验和智慧,从而对读者的人格成长和道德生活发生积极的影响。”①阿来的《格萨尔王》是对史诗的重述,小说人物的设置及其重要。必然表现出与史诗的不同。民间说唱艺人晋美的设置和民间故事人物阿古顿巴的出现正是作家的创新之处。
  (一)藏族民间故事人物阿古顿巴的设置及其功能
  阿古顿巴是藏族民间故事当中的人物,也叫做“阿古登巴”,被认为是智慧的化身。“‘阿古’,在藏语里为‘叔叔、伯伯’的意思。‘登巴’,藏语意为‘导师、佛法’。这就是说,藏族人民把阿古登巴比作叔叔、伯伯、舅舅,就像家中的长辈一样,自然有一种特别的亲切之感,把他当作导师,尊为宣传佛法的智者,自然是有一种无限崇敬之意。”②阿来曾经在80年代创作的短篇小说《阿古顿巴》中写到了阿古登巴的五个小故事:《国王的座位》、《房子和锯子》、《贪心的商人》、《分饼子》、《阿古顿巴的宝物》),把传说中的阿古顿巴通过文字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他的获奖成名作《尘埃落定》当中的傻子少爷也有阿古顿巴形象的融入,由此足以看出作家对这个人物的喜爱。因此当阿古顿巴再一次出现在其小说中,我们也没有理由感到奇怪。
  另一方面,小说中的格萨尔从天上来到人间,由神变为人,在完成统一大业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疑问,自己却又无力解答,周围的人除了讶异,也不能回答。因此必须有一个充满智慧的人来完成解惑的任务,阿古顿巴的出现也成为可行。无论是英雄史诗。还是民间故事,格萨尔和阿古顿巴同样都是传说中的人物,他们的事迹从古至今,流传范围同样广泛,谁在前谁在后更是无从考证,因为都是古代藏族人集体无意识的产物,是顺应时代而生的,阿来在接受采访时就说“阿古顿巴与格萨尔王相遇,这是我干的。阿古顿巴以前我写过,他是西藏传说中一位阿凡提式的人物,要说在藏人心中的影响,也未必和格萨尔王相差多少。都是藏族口传的民间文学中最为重要的人物,现在让这体量相当的两个人物相见,算是我的安排,也借此增加一些幽默感吧。”③
  阿古顿巴在小说中的出现犹如昙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样的设置是作家有意而为之,因为格萨尔才是主角,他的故事是整篇乐章,而阿古顿巴的闯入只能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给熟悉格萨尔故事的人们增添一点新鲜感和乐趣。
  门岭大战以后,格萨尔的声望达到顶点,安逸的生活、民众的膜拜以及大臣的吹捧,使他感到自己越发的功勋卓著,想听听人们是如何将他的事迹加以讲述和颂扬,于是召见了许多会讲故事的人,但是这些人害怕国王的威严,战战兢兢,无人敢讲。格萨尔很是失望,觉得臣民应该是爱自己而不是怕自己,疑惑之下听说了阿古顿巴的故事,对他充满好奇,想让这个有智慧的人来解决心中所有的疑虑,因此有了见他的念头,但是被大臣们所阻止。后来,国王到北方巡游的时候,意外碰到了阿古顿巴,一眼看穿他并不是一个轻松幽默的人,而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家伙,于是打消了正式召见他的念头。为什么不再需要阿古顿巴这个智者来解惑?原因是在于格萨尔被伟大的光环所环绕,担心一个聪明人会看到他人性的弱点而加以讽刺和鞭挞,由此会有损他英雄的形象。格萨尔做为普通人的怀疑、自私、虚荣等性格也可见一斑。另外,书中还借格萨尔之口提到,晋美和阿古顿巴一样长得瘦瘦小小,其实是在暗示晋美不仅和阿古顿巴在外形上相似,也和他一样充满智慧,是个有思想的聪明的人。
  综上所述,阿古顿巴这个人物的设置,既增添了故事的幽默感和新鲜性,也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更是作家力图弘扬民间文学传统的结果。
  (二)藏族“神授”说唱艺人晋美的设置及其功能
  晋美本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牧羊人,每日想的只是如何能找到好的牧场,有足够茂盛的草让羊儿吃饱,过着一种平凡简单的生活,没有别的奢望和需求。突然有一天,他在自己的梦境中见到了格萨尔,那个千百年来说唱人口中讲述的英雄,于是开始留意任何与之相关的信息,希望把听来的故事片段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但现实中,他没有遇见任何一个艺人可以把格萨尔的故事讲全,因此开始寄希望于自己的梦境。草原上把从梦中得到英雄故事的人称为神授艺人,晋美相信自己做的梦是神灵想要告诉他的,但尚未意识到自己会成为一个说唱人,因为此时的他除了一个梦接着一个梦的做,却并没有说唱的能力。他是牧羊人,大字不识几个,漫长的故事能记清楚讲清楚就不错了,更何况像见过的那些艺人一样,弹着琴,唱着韵文。晋美把自己的梦告诉了一位老艺人,老艺人告诉他讲述格萨尔的故事也需要机缘,机缘到时他也会成为一个说唱人。老艺人离开时,无意中说到格萨尔的故事没完没了地驱使像他一样命运微贱的人四处传扬,晋美开始萎缩了,因为他对说唱人的命运一无所知,对未来感到害怕,甚至不希望在梦中继续看到故事的发展变化。一个人在承担重大的责任之前,往往会感到焦虑、担心、害怕,晋美也是如此,看不清自己的前途,因而做出了正常的反应。
  上天眷顾晋美,他被选中成为说唱人的事实不可改变。一场高烧过后,晋美得到了神赋予的力量,他嘶哑的声音变得洪亮,开口就能演唱,格萨尔的故事改变了晋美的命运,他不再以牧羊为生,而是弹着琴,开始流浪,用自己的歌声将这个英雄的事迹四处传唱。一两年的时间,晋美就成了康巴大地上一个很有名的说唱艺人了,镇长邀请他到赛马大会上去演唱,目的只是娱乐,并不是真心称赞。有一个专门研究格萨尔说唱的学者发现了他,称他为国宝,兴奋地把他介绍给领导们,但是领导们的淡漠和讥讽,深深打击了晋美。做为一个民间的艺人,地位低下,得不到应有的尊敬,反而受到歧视,这正反应出建国初期,国家对民间文化不够重视,对民间艺人不够关心。学者将晋美带到了省里的藏语广播电台,通过大喇叭将他演唱的故事传播出来。原来需要说唱人四处流浪才能传播的故事,现在只需要在播音间足不出户就能办到,这是科技的进步,也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安逸的生活不是晋美想要的,他和其他的说唱人并不一样,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不是一个简单的传声筒,因此他选择离开,继续流浪。
  一个喇嘛对他说,说唱人讲述格萨尔的故事是一种使命,对于这个使命只需要完成而不需要探询其意义,千百年来的仲肯只有讲的权利,没有懂的权利,无论懂与不懂,按照上天的意愿演唱就是正途。但是晋美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希望把故事先弄懂再去演唱,他力图去证实所演唱的故事的真实性,把传说和历史联系起来,因为他觉得真实的故事更具有说服力,更值得传颂。于是,他开始按照传说的路去寻找姜王侵犯的盐海、姜国和门国的王城。晋美是神授艺人,神的旨意是无法更改的,虽然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动,但是这些却是不被神允许的,如同喇嘛所说,神要你讲什么就讲什么,神不要你讲就不要讲。他的想法和行动理所当然的遭到了神的责难和报复,格萨尔在梦中降临,指责他自以为是,把他当箭一样射了出去。觉醒以后,晋美果然忘记继续需找之前想要找到的地方。后来有一个掘藏喇嘛希望将自己写的格萨尔故事教给晋美去传唱,但是晋美拒绝了,他说:“我的故事是神传授的,不是谁教的。”④神选中一个人来演唱他的故事,是有时间性的,过了期限艺人们就会将这些故事遗忘,他们的生活状态也将恢复到从前的模样。晋美也是如此,将格萨尔故事的最终结局演唱完以后,他的脑子就变得空空如也,成为一个失去故事的仲肯,留在阿须草原,陪伴着格萨尔君臣的塑像一天天老去。从得到神示成为说唱人,到梦中遭到神的惩罚,再到神取出自己身上的铁箭而丧失说唱的能力,晋美的经历是一个神授艺人才有的经历,神授性的特点在他身上表现的非常突出。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作为口承史诗的《格萨尔王传》面临着巨大的冲击。虽然目前我国大约还有近百位藏族、东古族、土族的说唱艺人。但是随着一批批老艺人的相继辞世,职业化的说唱艺人群体开始萎缩,“人亡歌息”的局面已经出现。民间说唱艺人是这部史诗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他们为藏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何去抢救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神授艺人是这类说唱人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在小说中设置晋美这样一个人物,除了让读者了解说唱人的生活,更希望引起民众对民间说唱艺人群体的关注,为更好的保护他们来出谋划策。正如书中写到的,学者们对史诗及其传承人的重要性早就注意到了,也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如用录音录像的手段将他们的演唱记录下来留给后人,将他们的传承情况做详细的记录等等。但是仅靠学者们的努力是不够的,他们的能力很有限,因此必须要依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保护。当然,解放至今,我国政府对保护史诗《格萨尔传》及其说唱艺人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专门的格萨尔学已经形成,相关的研讨会也定期召开,成效很显著。但是抢救和保护应该不是最终的目的,如何做好传承工作才是重点,怎样才能让史诗继续流传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之,晋美这个人物的设置,一方面是作家需要借他的口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格萨尔,阿来心中也有一个格萨尔,他对格萨尔的认识都借由晋美表达了出来;另一方面是出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其他族人对本民族的了解的需要。
  
  注释:
  ①李建军.小说的纪律[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154。
  ②祁连体、肖莉.阿古登巴故事集[C]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5,5。
  ③孙小宁.阿来:多年写作,我的内心总在挣扎之中[N]北京:北京晚报。
  ④阿来.格萨尔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151。
  
  参考文献:
  [1]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 米克·巴尔、谭君强译.叙述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3] 张柠.叙事的智慧[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7。
  [4] 胡亚敏.叙事学 [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徐德明.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的诗学践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