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恩美小说叙事策略研究
2011-12-29李红霞龚萍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8期
摘要: 作为一名女性华裔作家,谭恩美特别关注美国华裔女性的边缘化处境,其作品大多反映华裔女性在男权与种族歧视双重压力下的生存困境及力图打破沉默失语的状态。本文以谭恩美的三部小说《喜福会》、《灶神之妻》及《接骨师之女》为研究对象,从女性叙事视角、非线性叙事结构及叙事语言三方面,探讨其叙事策略的运用及其在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叙事策略;女性叙事视角;非时间顺序;叙事语言
前言
谭恩美(1952-)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界占有重要地位的一名华裔女性作家。她特别关注美国华裔女性的边缘化处境,其作品大多反映华裔女性在男权与种族歧视双重压力下的生存困境及力图打破沉默失语的状态。本论文以谭恩美的三部小说《喜福会》、《灶神之妻》及《接骨师之女》为研究对象,从女性叙事视角、非线性叙事结构及叙事语言三方面,探讨其叙事策略的运用及其在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
一、女性叙事视角
在其小说《喜福会》、《灶神之妻》及《接骨师之女》中,谭恩美运用了典型的女性叙事视角: 通过华裔移民母亲的“说故事”及华裔女作家的自传体小说的形式,描写一群极具个性的美国华裔女性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以及作者本人在男性统治的西方主流文学领域确立作为华裔及女性的自我身份与文化身份的努力。
1. 华裔移民母亲的“说故事”
在《喜福会》、《灶神之妻》及《接骨师之女》中,谭恩美无一例外的运用了华裔女性移民说故事的方式。
首先,几位有着各自不幸经历的母亲带着美国梦来到了美国,却发现在她们心中的希望之国,她们不仅遭遇了男权压制,还要面对种族主义。于是在双重压迫下,她们渐渐失去了自己的声音,从而失去了自我。格罗莉娅·斯坦奈姆在《内在革命》一书中指出,女性如果想克服恐惧,重新建构自我,首先必须回到过去,直面曾经所受的心理伤害。三部小说中的母亲们正是通过“说故事”的方式开始勇敢面对并重新审视她们的过去。在述说自己痛苦过去的过程中,母亲们渐渐克服恐惧,找寻自我身份。
以《灶神之妻》为例。多少年来,移民美国的蒋薇薇一直都对女儿珍珠隐瞒着自己痛苦的过去并在沉默中迷失了自我。直到她的前夫去世,她才决定告诉女儿一切。在她“说故事”的过程中,薇薇不仅勇敢地直面自己在旧中国所受的封建男权压迫,而且向听故事者展示了一个勇于和封建男权作斗争的富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与此同时,薇薇也开始唤醒了她的自我。这一点可以从她试图重述灶神的传说中得以印证。薇薇把灶神像扔进火炉,把无名的灶神之妻尊为莫愁夫人。对薇薇来说,其实自己就是故事中的灶神之妻。通过“说故事”,薇薇最终从过去的伤害中解脱出来,并宣布自己作为女性不再依附于任何人,从而找到了她作为女性的自我身份。
其次,在三部小说中,故事均以母女间的误解与冲突开始。母亲们通过“说故事”让女儿们对她们有了清晰的了解,从而帮助母女消除误会,重建亲密的母女关系。
小说中的女儿们一方面由于她们的华裔身份而不被美国主流社会所接纳;另一方面,她们又不熟悉中国文化。处于两种文化夹缝中的她们将这一切都归罪于她们的母亲。在她们眼里,母亲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是落后无知的象征,极力要争脱与母亲及中国文化的联系。就这样,她们“彼此失散了……互相间见不到,听不到,互不了解(《喜福会》)。”
艾德丽安·里奇(Adrienne 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