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带岳母去旅游
2011-12-29扈光拥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8期
岳母生于1927年,今年81岁。80岁生日的时候,和妻子商量,岳母一辈子不是围着锅台转,就是趴在庄稼地里,没出过村,没进过城,更遑论山水大海了,趁她身体还算好的时候,带她出去走一走,转一转,带她到大城市看看,看看高楼,看看青山,看看大海,看看皇帝过去住的地方,也算尽我们的一点心。谁知一商量,坚决不去,哪里也不去,这里好,那里好,都不如家里好。大家做她的工作,白天做,晚上做,终于答应去了,但今天外甥盖屋了,明天去看大姐了,后天又去给母亲上坟了,她养的小猫小狗这几天生病了,等等,天天都有事。不是不想出去,只是倒不出空来。我们很快明白:是在用拖延战术。看来“文”的是不行了,和内弟商量,今年暑假不能由着她了,去得去,不去也得去,有事也不行。7月19日是个星期六,正好有滨州发青岛的团,几个人连抬带架,终于把岳母“请”上了去青岛的旅游大巴。
岳父已于2003年冬天过世,岳母现在一个人生活(怕给孩子添麻烦坚持自己开伙),她能有啥事?所谓的事,就是义务为别人干活,为儿子,为孙子,为侄子,为闺女。为啥不出去?还不是怕我们花钱,怕我们麻烦。她这个人,心里装的都是别人。其实,岳母是一个很好事的人。只说这次外出,上车后,出奇得安静,眼睛始终看着窗外。由于小雨,车玻璃窗上结了一层水雾,窗外的事看不太清楚,于是,隔一段时间,就擦一遍玻璃,四个小时的车程,一直这样,不打盹,不错眼,农田、汽车、公路、森林、塑料大棚,什么都新鲜。我们给她讲这讲那,但她也只是听着,偶尔才说句话,基本不问。到青岛后,两只眼睛就更不够用了,看海底世界的鱼,看栈桥的阁,看石老人的石头,看沙子口的海浪,看路旁2008北京奥运火炬的模型,看海里的大船,看……有时我们不得不劝:“走吧,不走就赶不上车了。”这才离开,这时往往会引来一阵阵善意的笑声。可我们知道,有很多东西她并不懂。
老人生于当地一个半农半商的大户,家庭很封建,七八岁的时候,县里妇女委员会的工作组来村里好几次,向群众宣传天足的好处,要求家长解放孩子。但岳母的母亲,妻子的姥姥,就是不开通,大脚板子难看死了,怎么嫁人?于是,村里只要有人来,就把岳母姐妹几个藏在粮食囤里,这样岳母还是成了小脚。年纪大了,脚又小,我们曾担心她走不动,跟不上趟,但完全多余,上楼、下楼、上山、下山、参观、游览、赶车,一点都不累赘,甚至不让扶。大概这样的小脚老人很少见了,每到一个点,往往都招来不少好奇的目光,特别是那些大女孩子,指指点点,交头接耳,叽叽喳喳,甚至奔走相告。但岳母,旁若无人,我行我不“素”,好不乐人。
吃饭了,跑了半天,一般人都喊饿,比平时要吃得多,但岳母却吃得很少,也不大喝水,是累着了,还是饭菜不可口?开始岳母不说,再三询问,才知是怕上厕所,让人家等。在我们的劝说下,总算吃得多一点了,但也多不到哪里去。还有几个小故事、小笑话想说说。我们住在三楼,餐厅在一楼,去餐厅要乘电梯,当然只有几秒钟,时间短,也没感觉动。岳母不解,问妻子,吃饭就吃饭吧,还到那个小房子里站一会儿,还关上门,这是啥讲究?我们大笑。另一个是在栈桥。那里有很多卖纪念品的小摊,妻子想买一条珍珠项链,货真质好,价格自然不菲。岳母一听,劝妻子说:“明天买吧,今天太贵了!”“明天怎么就便宜?”妻子不解。“今天不是集吗?明天不赶集了,不就便宜了?”岳母还是把这里当做了农村,把旅游当成赶集。在奥运观光塔,妻子带她去厕所,队伍排得很长。岳母问:在这儿等什么?一听说上厕所,开心大笑:“青岛怎么这样,上个厕所也排队。”
岳母家向东三里地就是滨大高速公路,她曾去过。2006年,我家搬到滨城西区,离中海很近,曾动员老人来玩,我们说中海怎么好怎么好,您猜老人怎么说:“能多么好,还能比高速公路好?”她觉得高速公路就是最好的社会环境。这次出游,既走东青高速,又走济青高速,回来的路上我们和老人开玩笑:“高速公路好吗?”老人想了想说:“还是青岛好,海真大,楼也高,比高速公路又好多了。”
由于大雨封山,崂山进不去,我们感到非常遗憾。但岳母说,山早见了,还是大山,都几十年了。我们纳闷,问在哪里见的,说是去二兄弟家路过的。妻子努力地想,好半天终于想起来了,原来是无棣山。无棣山又叫大山,名字虽大,但只是一个高不过70米,方圆不过半平方公里的死火山锥(那是华北平原上唯一死火山锥,旅游价值独特又另当别论)。于是我们又赶忙解释,这里的山不叫大山,但比大山不知大多少高多少,爬好长时间才能到顶,上面还有河,可岳母还是半信半疑,还有比大山更大的山?
滨州团共29人,岳母年龄最大,我们曾担心岳母行动慢招致别人不快,但情况完全相反,上车下车,吃饭住宿,出门进门,处处是友情,时时见真情,走路为老人让路,吃饭为老人夹菜,小孩一个声地叫奶奶,十分和谐,让人感动。从这里我看到了礼仪之邦,看到了中国的进步,看到了中国的未来。有人说,一个国家对老人和孩子的态度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那么我从这个侧面也看到了中国的文明。
从青岛回来,岳母只在我家住了一天就急着回乡下去。我们劝她在这里多住几天再走,但岳母坚持说回去。原来一个侄子要盖房子,说回去帮他们盖房,别的干不了,但能做饭、洗盘。说着就催着我们打电话来接,还拿起了话筒,是在求我们。那神态,就像一个小孩子,是那样天真,那样单纯。我们和她开玩笑:“你自己打吗”,“我只会接,不会打”。说得很认真。我知道她心急,立刻为她拨通……
第二天岳母还是回乡下了,望着远去的汽车,孩子说,我姥姥太好了,太好了。我觉得这正是岳母长寿健康的原因。老人没上一天学,养生二字可能连听都没听过,但她善良、仁厚、创造、坚强、安静、无私、简单,不记事,事事想着别人,虽粗茶淡饭,不也长寿健康吗?仁者长乐、长寿,真的,长寿快乐不需要很多秘方秘诀,岳母这样说。
扈光拥,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现供职于山东省北镇中学,曾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著有《走向名师》、《走进高中》等教育类著作,从2005年开始学习文学创作,发表散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