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女性
2011-12-29曹慕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10期
摘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依照战时的文化要求和政治原则打造出来的一个关于土地革命的典型,是丁玲政治意识的充分体现。但是,通过对该小说深刻解读,我们发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也有着女性解放层面上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女性;革命;政治意识;女性意识统一
丁玲在经历延安整风运动后创作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的思想做出深刻调整后的一部重要作品,于1952年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它以中国华北一个名为暖水屯的村子为背景,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土地改革中延续千百年来的农村封建关系和社会情况以及复杂的阶级斗争。毋庸置疑,《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依照战时的文化要求和政治原则打造出来的一个关于土地革命的典型,是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理论来规范的一种创作成果,是丁玲向主流政治话语转变的一个有力证明,的确是丁玲政治意识的充分体现。
一
众所周知,艺术家的时代敏感和艺术胆识是相辅相成的,徒有敏感而无胆识,只能充当艺术上的可怜虫。在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中,丁玲的《三八节有感》被当作有严重政治立场问题的文章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延安和新中国的文艺发展定下了基调和方向,随之掀起的对王实味异常严厉的批判对丁玲的震撼应该是可以想见的,她试图收敛自己的女性意识而去遵循战时的文艺规范。于是,丁玲在《文艺界对王实味应有的态度及反省》的报告中痛定思痛,做了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丁玲这样做肯定有她本身的原因,诸如在以“解放”为口号的阶级革命中两性之间的不平等能否最终得到解决、革命是否能重构和书写女性自我的历史等这些问题的确不容忽视.但沈从文声明“文学写作即完全放弃,并不十分惋惜” 老舍则发出“是继续搞文艺呢?还是放弃它” 的疑问。他们的选择和疑虑折射出了当时延安的文学环境和政治空气的可怕。
整风运动后,丁玲开始极力向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话语靠拢。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丁玲创作了《二十把板斧》、《田保霖》和《民间艺人李卜》等大量的报告文学。更直接地体现丁玲作出的深刻调整的事实是,丁玲作为一个工作队队员,于1946年夏亲自去怀来县、涿鹿县温家屯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努力深入生活和革命实践。 土改工作结束以后,她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稿子经过当时分管文艺的领导和党内的三大知识分子胡乔木、艾思奇和萧三审阅后,在毛主席的“默许”下,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1948年9月出版。
二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土地改革运动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以及中间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的描绘,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农村的封建势力对农民的压迫和土改运动给广大农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评论界普遍认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所呈现的土改问题的复杂性是前所未有的,丁玲在这部小说中“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表现了农村阶级关系的复杂性和立体感,形成了丁玲创作的现实主义新特点”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中国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继《子夜》之后的一个新的重大的突破” ,展现了中国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踏上光明前途的美好图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深入农村生活后而创作出的作品,它具有解放区文学的共性,那就是极力从政治角度去构筑作品内容.这传达出:在中国共产党的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必然会战胜封建主义,人民大众必然会得到解放并获得最后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改革总路线的要求就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有步骤的、有区别地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而这部作品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策。
三
尽管《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但是,丁玲不是从概念和公式出发去反映土改斗争,而是循着生活的脉络把农村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真实地表现了出来,所以将其完全视为一部政治化的传声筒是不符合事实的。丁玲,首先是一个女性,然后才是一个作家,是一个革命者,她再怎么掩饰,其对生活对女性的那种敏感是无法剔除的。丁玲发挥了一向善于通过心理、动作等刻画复杂的女性形象的优势,成功塑造了黑妮和妇联会主任董桂花、羊倌老婆周玉英等女性形象,探索了处在特殊时期中国农村女性的生存、地位、自我价值等问题。
作为地主阵营的一份子,黑妮不认同自己的阶级,有一种解放的要求,她喜欢程仁,对美好的婚姻充满了向往,渴望寻找自己的幸福,但是她根本无权支配自己,二叔钱文贵的限制和压迫是一个主要方面。在钱文贵的眼里,美丽的黑妮是一个可以给他带来利益的商品,他看出小学教员任国忠对于侄女的垂涎和觊觎后,就企图利用这种微妙的关系来为自己谋利益;当他发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时,又想把黑妮送给程仁换取自己的平安。地主家的女人的命运尚且如此,那穷苦人家的女人处境怎么样呢?妇联副主任周玉英是用十头羊换来的,刘满家害火眼的女人是和苍蝇生活在一起的,副村长赵得禄的老婆甚至连一件可以遮蔽身体的衣服也没有。土地革命前,在暖水屯,整个大环境就是如此,女人生来就是充当买卖婚姻的牺牲品的,她们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和尊严,在男性的革命世界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要想改变女性的这种悲惨命运,就必须争取实现整个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的改变。土改是一场革命,是一场改变社会结构的革命,而社会结构改变的过程,就是女性实现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建立过程,董桂花的出现就表明了这一点。
于是,随着土改运动的深入展开,一个本来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也不能保证的女性群体首先在生活境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周玉英等很多女人不仅分到了地主家的漂亮衣服,而且还直接参与了斗地主的的过程,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这个也感动了她自己。此时,周玉英感动的不是恶霸地主被打这件事,而是女性带着女性自己的特征进入政治领域的象征意味,女性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地位和价值,终于可以酣畅淋漓地做一件事了!
通过考察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作和出版前后的表现以及它的主题思想,可以看出,作品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决不是作者有意为之,而是一种客观形成。丁玲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感受力和思维方式,是丁玲自己关于女性革命与解放的思路的延续,在这种思路的形成过程中,其创作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和政治意识成就了丁玲独特的创作风貌。
参考文献:
[1]周良沛.丁玲传.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505.
[2]老舍.老舍自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250.
[3]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严家炎.开拓者的艰难跋涉——论丁玲小说的历史贡献.丁玲与中国新文学. 厦门: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