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化在鲁迅作品中的体现及其作用探析
2011-12-29张建科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10期
摘要:本文基于前景化的理论框架,以鲁迅作品中艺术化的语言偏离和变异为研究对象,从语言的基本要素层面,对其体现和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表明前景化为品鉴鲁迅作品的深层美感内涵赋予了独特的分析视角。
关键词:前景化;偏离;鲁迅作品
1. 引言
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鲁迅的作品,风格幽默含蓄、辛辣机智,描写形象生动、鲜活深刻,文势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不仅以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的进程,更以其别具一格的语言方式及由之产生的无穷魅力而深深打动和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在其精湛语言艺术的王冠上,鲁迅对于语言前景化的运用更是那颗最璀璨的明珠。前景化带来的语言偏离和变异在其作品中俯拾皆是。对这些前景化因素的分析,将为揭示及欣赏鲁迅作品的深层美感内涵打开一扇窗。
2. 前景化
前景化概念源自俄国形式主义思潮,其代表人物什克罗夫斯基(1965)认为,“为打破感受的自动性,就需要采用反常化,创造出新的形式”。利奇(1969)认为,前景化就是一种对艺术的有目的的偏离。他把偏离进一步分成八个类别:词汇偏离、语音偏离、语法偏离、书写偏离、语义偏离、语域偏离、方言偏离和历史时期偏离。前景化语言最明显地存在于诗歌及小说语言中,违反常规的非自动化以及非熟悉化,即前景化,充分彰显了其美学价值。
前景化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表达效果,使读者产生新鲜感,增强作者、文学语篇与读者之间的动态的相互关系,并赋予读者无限的美学享受。前景化语言的目的在于以背离常规的表达方式引起读者对语言主体更多的关注,使其感到新鲜、惊异、陌生,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激发其想象,将其带入一种新的境界,使其心灵陶醉在语言创造的艺术意境中。
3. 前景化的体现及作用
3.1词汇偏离
词汇是构成语言中概念和范畴的最基本单位,也是语言交际和文学创作的基石,各民族语言在自己的基本词汇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点。现代汉语的词或固定短语既有总体组合上的凝固性,又有因为组成成分各有意义而产生的某种程度上的松散性。在特定的语境下,语素才可以临时当作一个词来使用,并且在语义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或增加,或萎缩,或转换,或模糊。词汇前景化是语言运用在词汇层面上的表达形式和意义内容的偏离。鲁迅作品中比较独特的词汇偏离有拆词变异、构词变异、色彩变异、仿词变异、飞白变异等。通常,由语素组成的词汇形式较为稳定,有固定的结构模式。但鲁迅作品中则有时故意将一个词拆开来运用。如:“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恶!”(阿Q正传》)此处,语素“革”从词语“革命”中拈出来独立运用,“革命”一词被刻意拆开,变成了两个语言运用单位,词义比较模糊,正是这种偏离常规的前景化,平添了生动、幽默、风趣、诙谐的笔触,活灵活现地刻画了阿Q的思想性格,也正是这种模糊的语言揭示了阿Q的愚昧和对革命的不理解。语言中新词的产生通常是约定俗成的结果,然而文学作品中为了寻求独特的表达效果,往往会在特定语境中采用超常规的、无固定理性意义的“造词”,即构词变异,如: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阿Q正传》)“主义”一词本指“系统的理论或主张”,且文辞正式、语域固定,但此处阿Q的“怒目”显然谈不上什么“系统性、科学性和理论性”,鲁迅冠之以“主义”,通过前景化的偏离方式创造出一个令人捧腹又发人深省的词语,让阿Q妄自尊大、精神胜利的劣根性跃然纸上。
3.2语音偏离
在对语言界定中离不开的是其口语的第一性。人类语言的源起也是自语音始。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偏离是语言运用的外在形式变异,这种语音前景化的修辞手法在鲁迅的作品中得到了超脱寻常的使用,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其语音偏离主要体现在音位、拟声、超音段音位三个方面。汉语作为声调语言的代表,其音系系统与其相对的如英语等语调语言的音系系统存在着鲜明的差异。汉语中音变的情况少之又少,因而一旦前景化则更加得以凸显。如在《阿Q正传》中的音位偏离就匠心独运:未庄人都惊服,说这是柿油党的顶子……溯古观今,并不曾存在所谓的“柿油党”的党派。为表明以未庄为代表的普通百姓对当时种种政党的无法理解,让读者深刻体会其时中国民众对于政治的愚昧无知,揭示辛亥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鲁迅此处独辟蹊径,将音位进行了有意的偏离,把“自由党”中“自”字的声母刻意误为“sh”,在音节内部结构上进行了变异。这种前景化的艺术手法使得原本是常规术语的“自由党”,完全被“以讹传讹”,退变成了一个毫无理性意义的“柿油党”了。语音的前景化在拟声词的辞格上也有积极意义的体现。鲁迅对语音偏离的独特运用还体现在超音段音位上,即音高、音长、音强、语气、语速、语调等这些语音的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