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琐记》中月亮意象的修辞性解读
2011-12-29曾晨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10期
在张爱玲的小说代表作《金锁记》中,月亮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意象”,并且其意义也因具体语境的不同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开放性。
在中西文化的隐喻模式中,月亮让人首先联想到的是女性等阴柔、美好的自然表象,譬如慈爱的母亲、妩媚的月亮女神。在中国,月之原型往往透射着饱受男性压抑的女性先民们孤寂而坚韧的心境品格,蕴藉着女性地位伴随着父系社会转向由盛而衰的深层文化内涵。因此,大凡文学艺术涉及有对月亮(女性)意象的描刻,无不寄予着艺术家对怨妇、痴情女或为奴隶的母亲们无限的同情和满腔的赞溢。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模式。作为一名女作家,张爱玲却不遗余力地批判病态的母性主义。究其原因,一是跟作者的成长经历有关系。张早年父母离异,母爱缺失,被父亲锁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