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西厢记》中的典型环境
2011-12-29曾晓梅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10期
摘要:王实甫的《西厢记》艺术成就很高,达到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最高峰,历来的研究者多关注于它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语言特色等方面。
关键词:《西厢记》;解析;典型环境
《西厢记》演绎才子佳人传奇,宣扬“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在封建社会掀起了人们思想上的轩然大波。剧中人物出场转换的活动生活场所,也无不为表现这一主题而推波助澜,而且生动地表现出了中国古代颇为含蓄的艺术美。统而言之,《西厢记》典型环境的描述主要集中在这四个方面:普救寺、梨花深院、月夜、长亭。其中,梨花深院只是属于普救寺中的一个建筑群,为什么在这里要把它单独列出来呢?因为梨花深院就是崔莺莺一家居住的西厢下的一个院落,这里崔莺莺和红娘主要的活动区域,而普救寺在剧中只是作为整个故事的发生地点,表明它是一个和尚居住场所和所具有的寺庙的特点和功能,关于这一点,在下面的文字中还要作进一步的阐述。
《西厢记》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但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待月”二字。待月二字点明了《西厢记》故事所发生的意境,给整个戏剧笼罩上了一层含蓄而又朦胧的美感,可以说是最能体现王实甫戏剧创作上如“花间美人”特色的文采。《西厢记》中有四次描写了美丽的“月夜”景色,首先是第一本第三折《联吟》又名《花阴唱和》。张生从红娘口中得知莺莺每夜要在花园中烧香,就产生了要在墙外偷看莺莺的念头。“两廊僧众都睡着了,夜深人静,月朗风清,是好天气也呵!正是:闲寻方丈高僧语,闷对西厢皓月吟。”“【越调】【斗鹌鹑】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罗袂生寒,芳心自警。”首先通过张生的独白表明了今天晚上的好天气,暗示了张生的喜悦之情,接着又用张生的唱词来具体描述了这个“月夜”美好。作者选取“玉宇”、“银河”、“月色”、“花阴”这些最美的景物来集中体现这个夜晚的特色: “玉宇”指纯净得像玉一样得天空,还要强调“无尘”、“银河泻影”光影像水般地倾泻。“月色横空”、“花阴满庭”,一个“横”字,一个“满”字,都是极言月色何其多。作者这里着眼于静态,点染成为了含有清幽气氛的诗情画意,在寂静的夜晚这些景物有清幽和淡雅之美,再经作者一番描绘,就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幅清雅的夜月图画,而且也让读者和张生一样充满了期待。接下来,由静而动,动静相生。人物就要出场了:“料想春娇厌拘束,等闲飞出广寒宫。看他容分一捻,体露半襟,亸香袖以无言,垂罗裙而不语。似湘陵妃子,斜倚舜庙朱扉;如玉殿嫦娥,微现蟾宫素影。是好女子也呵!”再看红娘的唱词:“【越调】【斗鹌鹑】云敛晴空,冰轮乍涌;风扫残红,香阶乱拥;离恨千端,闲愁万种。夫人哪,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他做了影儿里的情郎,我做了个画儿里的爱宠。”这里“云敛晴空,冰轮乍涌”八个字,形象表现出了一轮明月高挂的一个美好月夜。然而景虽好情难续,“他做了影儿里的情郎,我做了个画儿里的爱宠。”可见月色再好,莺莺也无心欣赏。再看他继续抒发自己的感情“【小桃红】人间看波:玉容深锁绣帏中,怕有人搬弄。想嫦娥,西没东生有谁共?怨天公,裴航不作游仙梦。这云似我罗帏数重,只恐怕嫦娥心动,因此上围住广寒宫。”以寂寞的嫦娥处境来比喻自己,而这时天上的一轮明月,在她心中成了广寒宫,已经没有了《联吟》时那份迷人的浪漫。其实此时之月夜同他们联诗时月夜一样地美丽,只不过俩人情绪低落,这样的月夜越美他们反而伤心越甚。于是,张生的琴生声响起,弹得是司马相如的《凤求凰》“【歌曰】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翩翩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张弦代语兮,欲诉衷肠。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而莺莺精通琴理,不由得感叹道:“是弹得好也呵!其词哀,其意切,凄凄然如鹤唳天。故使妾闻之,不觉泪下。”莺莺被张生琴声打动,于是向张生述说了对老夫人的埋怨和自己的苦衷,并且表明了不会辜负张生“志诚种”的态度。这一次的月夜环境描写,与上次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悲凉之感。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他们看不到爱情的未来,但他们俩人的心再一次拉近了,在这里琴声成了他们交流的媒介,他们已经成了彼此的知音。其实这次月夜里的交流,也必然永留彼此记忆,这个月夜美得如此凄艳如此动人。
明李卓吾说“《西厢记》,化工也。”是说这部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结合得天衣无缝,就像自然生成一样,没有人工斧凿痕迹。通过以上解析,我认为《西厢记》这种化工之美当首先得益于作者所描绘出的典型环境,这四个典型环境彼此独立又相互响应,浑然一体地构成了整个作品的大框架,其中又以“月夜”为这个框架的中心支柱。
参考文献:
贺新辉、朱捷.编著.《西厢记鉴赏词典》,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0 .5。
(作者单位:阿坝师专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