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诗词作品中的生命之音
2011-12-29解殿双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10期
摘要:在文学创作中,因作者性别的不同作品呈现出来的特点也不同,这是介入文学作品的方式之一,本文通过阐述中国古代女性诗词作品的特点——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灵动的命运特征,来从总体上把握古代女性诗词作品的共性,为分析解读古代女性诗词作品提供途径。
关键词:女性;诗词作品;个性色彩;生命特征
文学是通过塑造形象,来表达情感,表达人对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识与理解的艺术。在创作过程中,作品的特点会因创作者对两个世界的把握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除了我们通常意义所说的作家个人创作风格不同外,作品的风格也会因创作者的性别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中国古代,这一点体现尤为明显。女性的诗词作品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第一,强烈的抒情意味
由于男、女的性别的不同,相对来讲,他们对于世界的感知方式也略有不同。男性创作者在以情感触发为基础的创作中更多的是融合了对社会的理性分析和认识,作品也就更多担负起社会责任。同男性创作比,女性作家对世界的把握更偏于感性,出于女性对世界的直觉,文学创作出发点是情感,终结点也是情感,虽在作品中也客观地离不开她所生活的社会和时代,但抒发个人情感才是作品最显明的特色。
如唐婉为世人所知的原因不是出于有什么了不起的创作,而纯粹是因为她酬和陆游的那首《钗头凤》,是一首“爱情”的绝唱。尽管《古诗》中有“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的句子;词中也有“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柳永《凤栖梧》)却都没有“人比黄花瘦”的这个“瘦”字来得直接,也没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相思写得有形无踪,出神入化。或许女人的心思只有女人才明白。
第二,鲜明的个性色彩
由于男、女在社会上所承担的角色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们在作品中所反映的世界也不同。中国古代,讲究“好男儿志在四方”,女人家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就注定了女性关注的世界非常有限,自然而然的只能把重点放在自我的内心世界上,从而使具有显明的个性特征,表现出女子世界的微妙,在些许的心理差距中展现个人个性的不同。
唐诗里有一首《题叶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关于这首诗有一个传说,说诗人顾况在洛阳行宫的御沟里捡到一片梧桐叶,上有此诗。好事的顾况便回了一首从上游放入溪水中,非常巧合他居然再次得到回诗: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她从寄出诗此之后,每日专心的去溪边等候,不然怎么会那么巧捡到诗人的和诗,想想看她对一个几乎是本无希望的事付出了多大的热情,在这种如痴似狂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她后宫生活的暗淡无光,而她又是一个有性格的女儿,不甘心沦落到“白头宫女在,独坐说玄宗”的境遇,于是她把心事写出来,寄出去,显示出她个性的闪光之处。
第三,浓郁的生活气息
女儿们的世界同男子们相比,相偏于狭小而限制了诗词创作的宽度和广度,但是就在这狭小的世界里却有着女儿们独特的快乐,这种快乐是非女儿们本身所能了解的,所以也只有女儿们自己写出来才有滋味,才真实可爱。这种情形在李清照的词中表现的最为突出,我们可以读她的《点绛唇》(蹴罢秋千)、二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以我笔写我心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