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敬的生活原型探析
2011-12-29马美琴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10期
摘要:关于《红楼梦》中贾敬的生活原型到底是谁以及作者曹雪芹为什么把贾府败落的罪责归咎于他,这一直是多年来困扰红学研究者的一大难题。大家各执己见,众说纷纭。笔者经过深入的考证和研究,认为贾敬的生活原型应该是曹寅。本文试从两人的官职品级、名字、喜欢刻印书籍、好道、生日、死期、败家等七个方面考证了他们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贾敬;曹寅;原型探析
红学研究者对贾敬的原型分析众说纷纭:红学研究专家土默热认为贾敬是隐指历史上的嘉靖皇帝①,霍国玲、紫军认为贾敬是隐指历史上的雍正皇帝②,还有人认为贾敬是隐指曹雪芹的舅爷李煦或其儿子李鼎。
对于以上这几种观点,笔者皆不敢苟同。首先,贾敬不可能是隐指嘉靖或雍正皇帝。因为在甲戌脂评本《红楼梦》第五回的《好事终》曲子“箕裘颓堕皆从敬”一句旁有 “深意他人不解”的夹批。如果“敬”真是指嘉靖皇帝或雍正皇帝的话,就不可能说“深意他人不解”。因为曹雪芹并非这两位帝王身边的近臣或心腹,怎么可能知“他人不解”的帝王之事?再说皇帝的秉性嗜好及有关政绩谁人不知?更重要的是曹雪芹创作的乾隆时期正是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时期,就是借他几个脑袋,他也断不敢写文章映射怪罪乾隆的父亲雍正。其次,说贾敬的原型是李煦或其子李鼎就更让人难以信服了,因为那些说法都没有充分的史料根据,实在很难讲通。
因此,贾敬的生活原型一定另有其人!笔者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探析,认为贾敬的生活原型应该是曹寅。理由如下:
一、贾敬、曹寅都是五品官
小说中的贾敬是五品官。第六十三回中写到:“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
而曹寅也是五品官。曹寅自康熙二十九年,出任苏州织造,两年后又调任江宁织造。从此,曹寅和他的儿子曹颙、继子曹頫连任江宁织造近40年。清织造局是清代官府织造机构,属工部,同时选派内务府郎官管理。织造是为皇室督造和采办绸缎的五品官。
二、“敬”、“寅”意同
查阅一下《中华大字典》,就会发现“寅”有“敬”的意思。(《中华大字典》第151页,“寅”的注释五:“敬也”)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吗?笔者认为肯定不是。因为从曹雪芹造的人物名字上可以看出是用心良苦,寓意颇深。从辈分的区别看:曾祖辈从“水”,祖辈从“代”,父辈从“文”,宝玉辈从“王(玉)”,侄辈从“草”。表明了贾家由源头——世代相传——书香门第——金玉富贵之家——普通草民百姓的变更历程,这是一个由“兴”到“盛”再到“衰”的过程。而且每个人物的名字也都颇有讲究。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敬”字也是作者煞费苦心地找到的一个最恰当的无可代替的字,一个能包含了他祖父“曹寅”名字涵义的字。否则,在“箕裘颓堕皆从敬”一句旁怎会有“深意他人不解”的夹批?
三、贾敬和曹寅都喜欢刻印书籍
贾敬生前一直念念不忘要刻《阴鸷文》,而且数量极大。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写到贾敬的生日,他不回家过生日,却命令贾珍:“那《阴骘文》,叫急急的刻出来,印一万张散人。”
曹寅生前也非常喜欢刻印书籍,直到死也在忙于刻印书籍,而且数量也较大。曹寅,堪称爱书家。无论在北京还是在江宁任官,逛书肆购书都是他最大的爱好。时人称他“一意嗜书,藏弆古书逾万卷”。藏书之外,曹寅还喜欢刻书印书,并奉旨主持校刊过《全唐诗》、《佩文韵府》等。“康熙帝于四十四年三月十九日,敕命曹寅为‘校阅刊刻官’,校刊《全唐诗》”、③《全唐诗》刻印得非常成功,“是雕版史上的一部杰作。”④《佩文韵府》刻印得也极其出色。
《红楼梦》中作者两次用《阴骘文》搭桥,其中必定有原委,极有可能是隐写曹寅的刻书印书,否则他不可能无缘无故就想到刻印《阴骘文》上去。《阴骘文》是教人多行善事的道家劝善书。而曹寅刻的诸多诗文也是弘扬传统文化、造福社会的大好事。
四、贾敬、曹寅都有“好道”、“胡羼”之风
贾敬生前“一味好道”,“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
至于“胡羼”,我们亦可从曹寅的生活轨迹中找到这样的经历。曹寅“以文会友”,家中文人墨客、商贾巨头、朝廷命官、地方名士、外国友人络绎不绝。但曹雪芹很讨厌这类文人学士,认为他们是“禄蠹”,小说中对于贾政的清客的描写,曹雪芹是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因而在他眼中,跟这类人交往与“胡羼”无异。
五、贾敬和曹寅的生日都在九月初七前后
贾敬的生日应在九月初七左右。这点我们可以从秦可卿的生病时间推知。小说第十一回写“贾敬的寿辰”时,王夫人问尤氏“蓉哥儿媳妇儿”身体怎么样,尤氏道:“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玩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待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此时正是秋日,故知尤氏说的“上月中秋”应指八月中秋,秦可卿始病于八月二十日。说这话的月份自然是“这年九月”;上段话中说上月二十后“半个多月了”,说这话的日子必定是九月初七日前后,所以,贾敬应该生于九月初七左右。
而据吴世昌先生在《脂砚斋是谁》(载1962年4月14日《光明日报》)一文中考定“曹寅的生日是九月初七”。
由此可见,二者的生日基本相同。
六、贾敬和曹寅去世的时间都在七月
贾敬去世的时间应该在农历七月。今本第七十六回中秋家宴上贾母的一句话:“可怜你公公已经死了两年。”这句话提醒我们,在贾母的印象中贾敬已经死了两年。可是今本贾敬的死期和贾母说话的时间差怎么算也到不了两年,而贾母说的又是言之凿凿,这种状况说明今本贾敬的死期是被移动过的,他真正的死期起码要早一年。再结合贾敬腊月十九日移灵柩的确切描写来往上推算,我们有理由相信,贾敬在原稿中真正的死期是离今本七十五回中秋以前两年多的盛夏(七月)。移灵柩在腊月,那么倒推上去:停灵百日、丧礼到出殡四十九天,再加上贾珍赶回来的半个月,总共是五个多月,这样算来,贾敬的死期应该在七月。而且七月的天气状况和贾敬死后的一些描写非常吻合:今本六十三回写“目今天气炎热,实不能相待”;第六十四回写“宝玉素昔禀赋柔脆,虽暑月不敢用冰”。还写道“七月因为瓜果之节”,林妹妹“在私室自己奠祭”。众所周知瓜果节秋祭一般都在农历七月十五前后,而小说中的这个情节是在贾敬死后不几天发生的。这些都可以佐证贾敬的死期确在七月。
而曹寅病逝的确切时间是7月23日。这点由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苏州织造李煦奏请代管盐差一年以盐馀偿曹寅亏欠摺》中可以看出:“……曹寅七月初一日感受风寒,辗转成疟,竟成不起之症,於七月二十三日辰时身故。”⑤
七、贾敬和曹寅都是败家的关键人物
小说中虽对贾敬的描写不多,却旗帜鲜明地提出“箕裘颓堕皆从敬”的观点,坚决认定贾敬是导致贾家败落的罪恶之源,这一点表述得毫不含糊。
而生活中的曹寅,也的确是败家的根本!虽然曹家是到了雍正年间才因为巨额亏空被抄致败,但实际上在曹寅时期就已经显现出诸多衰落的迹象了。曹寅自己对这点也非常清楚,“树倒猢狲散”便是他生前的口头禅。据施瑮《隋村先生遗集 病中杂赋》“廿年树倒西堂闭”句下有注云:“曹楝亭公(寅)时拈佛语,对坐客云‘树倒猢狲散。’今忆斯言,车轮腹转。”⑥
曹寅自继任江宁织造,至康熙五十一年病死,共任职21年,其间还兼任两淮巡盐盐察御史,与妻兄李煦(苏州织造)轮年兼理。他广交名士、养戏班、造园林、刻精书,挥霍成性,再加上官场应酬等等,财务上屡次出现亏空。尤其是康熙六次南巡,曹寅接驾四次,花费巨大,挪用织造署以及盐政公款,欠下巨额亏空。
关于曹家的亏空,我们通过研究一份重要的奏折来分析一下:康熙五十三年八月十二日《上谕著李陈常巡视盐差一年清补曹寅李煦亏欠》奏折中记述:“总督噶礼奏称,欲参曹寅、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朕姑止之。查伊亏欠课银之处,不至三百万两,其缺一百八十馀万两是真。”⑦
从奏折中我们发现了两个有些矛盾的数据,即:总督噶礼参曹寅、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而康熙皇帝“姑止之”,且说欠“一百八十馀万两是真”。那么,到底曹家欠银两多少呢?笔者认为总督噶礼是不会信口雌黄、故意夸大曹家欠款数目的。一则这是一个极其严肃、与人性命攸关的大问题,开不得半点玩笑。二则谁都知道曹寅是康熙的心腹,曹家与康熙的关系极其密切。噶礼怎敢随意说曹寅的坏话,无中生有?因此,笔者认为“曹寅、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是真,而康熙说的“缺一百八十馀万两”是故意地帮助曹寅和李煦隐瞒了实情。那康熙为什么要替曹、李隐瞒120万两呢?恐怕这正是康熙皇帝南巡,曹家接驾四次所支付的花销,不是曹、李挥霍的,康熙不便明说,便含混地说:“不至三百万两,其缺一百八十馀万两是真。”
由此可见,那“一百八十馀万两”的欠款确属曹、李两家挥霍所致!这足见曹寅挥金如土的败家行为!这巨大的亏空使得曹颙继任父职三年后,仍未能填补上,曹家便难有再翻身的可能!到曹頫接任时,当然是外债累累。所以,曹寅是造成曹家彻底衰败的真正根源!贾敬和曹寅都是败家的关键人物。这是他们相对应的根本。
综上所述,贾敬和曹寅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相似之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贾敬的生活原型应该是曹寅。至于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贾敬这个人物来隐指曹寅,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恐怕是想让世人及后人明白一个事实:曹家的衰败不是他父亲曹頫造成的,罪魁祸首应当是他祖父曹寅。曹頫是受命于危难之间,袭官于败家之后,饱受了太多苦难,背负着太多压力!作者是想为生不逢时的父亲曹頫所受的委屈鸣不平,替父亲摘掉被人们扣在头上的“败家”的黑锅。
注释:
①土默热.《土默热.红楼历史十讲》,中国海关出版社,2006年版,第360页。
②霍国玲、紫军.《曹雪芹毒杀雍正帝》,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166页。)
③ 周汝昌、严中.《江宁织造与曹家》,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85-87页。
④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428-429中间的插页。
⑤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99页。
⑥周汝昌、严中.《江宁织造与曹家》,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62页。
⑦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23-124页。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