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艺心理学看“三言”艺术真实与生活

2011-12-29刘红梅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10期

  摘要:冯梦龙编选的“三言”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宝库。它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的文艺思想及审美倾向有着自己的特色,强调了文学的教化作品,即达到劝喻、警戒、唤醒世人的目的。本文是从文艺心理学角度分析儒雅与情俗、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高度融合。
  关键词:文艺心理学;冯梦龙;三言;艺术真实;生活真实
  
  冯梦龙编选的“三言”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宝库。“三言”是冯梦龙所编辑的三部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部包含话本小说40篇,共有120篇,是冯梦龙广泛搜集宋元明三代五百多年间的话本与拟话本,加以选编、整理、加工、润色而成。冯梦龙总体的指导思想,正如他在《喻世明言序》中在谈到“三言”的命名时所阐述的:“明者,取其可以道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也。”强调了文学的教化作品,即达到劝喻、警戒、唤醒世人的目的。
  “三言”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地主阶级逐渐衰落和市民阶层逐渐兴起这一特定的时代特征。此种独特的思想形式直接促成了“三言”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出中和之美。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创作方法,和宋元话本相比,“三言”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具体真实的描写。以爱情题材的作品来说,宋元话本的作者往往使用人鬼之恋之类的浪漫主义手法让主人公获得在现实社会中所不能得到的东西,如《碾玉观音》等。即使是神怪题材的作品,现实的色彩也非常浓厚。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三言”的故事有头有尾,脉络分明,但是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如《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就是以故事情节的曲折动人见长。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人物作者善于刻画、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作者善于刻画、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王三巧,从与丈夫十分恩爱到与陈商发生私情,甚至企图私奔;从被丈夫休弃后羞愧欲死,到被父母劝说后再嫁;为他人之妻而又不忘蒋兴哥,在他落难时施以援手,最后破镜重圆,表现出对前夫的无限深情,其性格显得十分丰富复杂,表现了人物形格的多侧面和复杂性,而她性格的发展变化又线索分明,显得真实可信。
  “三言”在总体的情感形式上呈现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形式,在“三言”中我们看不到纯粹意义上的悲剧或喜剧。情感表达上通过悲喜交织,让悲喜趋向中和。通过这种情感形式使人得到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