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色中华》报中的女性社会角色

2011-12-29朱颢莹

新闻世界 2011年12期

  【摘要】在土地革命期间,《红色中华》发挥着宣传动员群众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324期《红色中华》报中涉及女性的报道进行分析,并且从宣传报道的形式归纳出该报主要借助口号、社论、树模范和宣传画等形式来塑造女性社会角色形象。
  【关键词】《红色中华》报 女性社会角色 土地革命
  
  《红色中华》报创办于1931年12月11日,共出版了324期,后改名为《新中华报》。该报是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的中央机关报,在革命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红色中华》报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定位
  随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土地革命的开展,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内忧外患,苏维埃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根据当时社会环境的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塑造了全新的女性社会角色形象。
  1、政治权利的“拥有者”
  在土地革命时期,人们的思想经历了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等的洗礼,女性的政治权利观发生很大的变化,很多人已认识到她们拥有和男子一样的政治权利,能够像男子一样保卫国家。另一方面,受苏联苏维埃政府的影响,“男尊女卑”等封建观念得到洗涤,党开始赋予女性更多的政治权利,并鼓励她们争取和行使政治权利。
  《红色中华》报第130期在第一版头条刊登出各省第一次女工农妇代表大会的新闻,号召各省的妇女们积极参与选举运动,邓颖超在报上发表《怎样领导各省第一次工农妇女代表大会》,亲自指导工农妇女大会。第159期上设立“三八”特刊,介绍了苏维埃在保障妇女权利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并刊登《论文:“三八”妇女节的国际意义》,鼓励苏区的劳动妇女在生产上和精神上给予白区更多的支持。这些报道逐步教导女性应该摆脱旧的思想束缚,成为拥有政治权利的独立体。
  2、扩红运动的“助推器”
   “苏区进行的战争,是一场全民皆兵的战争”①,在土地革命期间,面临来自国内外双重打击,扩红运动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势在必行,党不仅需要能够独挡一面的女士兵,更需要支持解放事业的女性。《红色中华》报从第68期到324期,不间断报道妇女在扩红中的优秀表现。第76期中《劳动妇女送郎当红军》报道了女指导员李六英鼓动丈夫当红军,第92期报道《鼓励儿子当红军》,树立了赣县江口区的林黄氏和福建的李连清和李生连送儿子当红军的榜样。此外,有的妇女自己也会加入到红军的队伍中,如第159期里,报道了江西瑞金的劳动妇女在扩红运动中的光荣成绩,并表示“要加紧完成中央增收一倍女党员的号召,把积极的先进的劳动妇女,特别是女工吸收到党里来。以巩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
  3、农业生产的“生力军”
  在《红色中华》等报的宣传下,扩红运动蓬勃开展,全国各地群众纷纷响应扩红号召,“妈妈鼓励儿子去当兵”“妻子送丈夫去当兵”十分常见,但这也导致农业生产力的减少。19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