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手机媒介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
2011-12-29冯琳
新闻世界 2011年12期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品质的提高和重大突发性卫生事件的频繁出现,健康传播已经越来越被当代社会所重视;而手机以其特有的传播优势参与大众传播,作为传播媒介在当代大众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传播学重要分支的健康传播也需要借助手机媒体扩大传播效果。本文对手机媒介和健康传播进行了界定,分析手机媒体在当代健康传播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手机媒介 健康传播 媒介融合
一、相关概念
1、手机媒介
当今社会,手机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的功能已超越人际传播领域的“通话”功能,而作为传播媒介被广泛应用在大众传播领域中。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了1494万人。手机网民在总网民中的比例达65.5%,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手机用户数量不断增长,公众对于信息量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这就为手机作为传播媒介的潜力挖掘提供了契机。
手机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大众传播中应用的现象已经在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当下流行用“手机媒体”一词来表示这一现象。媒体是指“传播、交流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广告等。”而媒介是指“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那么手机是否已经是一种媒体呢?学术界对于提出的“手机媒体”的内涵也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所谓“手机媒体”只是网络媒体的一种延伸,以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为代表,他认为当下提出的“手机媒体”只不过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而一部分学者认为手机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可以称为“第五媒体”,独立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外的另外一种媒体形式。以著名广告人朱海松为代表,他将“第五媒体”界定为“以手机为视听终端,它是以受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相当一部分学者对“手机媒体”这一名词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只是单纯地描述“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还有部分学者对于 “手机媒体”能否成为“第五媒体”产生了争议,有的学者更多的研究手机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以及带来的社会生活变化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赞成匡文波教授的观点,认为手机作为传播媒介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这一现象目前还没有上升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存在,只是一种传播工具和媒介,因此本文提出了“手机媒介”一词来表述手机作为传播媒介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
2、健康传播
健康传播的定义学术界尚无定论。目前关于健康传播的定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种认为“健康传播是以大众传媒为信道来传递与健康相关的资讯以预防疾病,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另外一种认为健康传播不仅局限于大众传播,还应该包括所有的传播形式,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张自力的《走向专业化的美国健康传播研究》一书中指出,健康传播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是最主要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
作者赞成第二种观点,认为健康传播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大众传媒的健康宣传,体现大众传播的效果;专业医疗机构里医患之间的健康知识传播,体现人际传播的效果。但是本文研究的是手机作为传播媒介对健康传播的影响,所以本文将健康传播概念缩小,将基于大众传播的健康宣传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手机媒介在大众传播的应用中,对于健康传播的部分影响。
二、手机媒介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
1、手机媒介的传播优势
手机媒介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其拥有的优势。首先,手机具有融合性。移动通讯运营商与报纸、电视、网络等,通过合作开发,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因此手机在参与大众传播过程中,体现了多种媒体的融合性。
其次,其具有广泛性和强制性。由于手机作为通讯工具时固有的可移动、便携、个性化等特性,相对于受电脑终端的位置限制,手机媒介解决了网络时代信息接收终端与用户的同步问题,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输,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使用手机终端登录网络,手机媒介受众的广泛性是其他传统媒介无法超越的;此外,发送者可以主动向用户传送个性化的信息,而用户接受信息具有被动性,是强制接受的。
第三,手机媒介在传播中表现出了极强的互动性。传播中同时担任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不仅可以进行人际交流,也可以通过手机网络进行大众传播,这是传统大众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同时,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也可以进行方便的沟通交流,更有利于信息的被接受度。
2、手机媒介对健康传播的作用
手机的功能不断丰富使得手机媒介迅速发展,从健康传播信息发布和获取的角度,手机媒介在健康传播中主要发挥了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通过手机媒介随时获取健康信息。传统媒体发布的健康信息在内容和质量上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有一个局限,就是受众必须坐在电脑前才可以获取,而手机媒介的出现很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不仅可以随时接受,更可以主动获取。比如当被烫伤的时候,可以利用手机直接搜索烫伤的处理方法;很多妈妈对育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利用手机提问寻求帮助,并且与其他用户交流经验。
(2)通过手机媒介构建的媒介融合平台全方位发布健康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限将会消失,这种状态被称为媒介融合,也是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形态上都汇流到一个数字媒体平台中,通过这个数字媒体平台来传播信息。这个平台有三个特点,一是内容不受限制,这样的一个数字媒体平台不仅存储成本变得越来越低,而且所包含的内容容量巨大,且不受到传统新闻时间和版面的限制,这个数字媒体平台可以做到随时更新信息,受众可以自己决定浏览的内容、顺序和时间;二是形式多样化,传播内容可以通过多个不同的终端来呈现;三是互动性,这个平台其信息传输是双向的,受众不仅可以接收信息,也可以有效地反馈信息,拥有非常强的互动性。而手机无疑就是这种数字媒体平台之一,但是手机媒介具有的融合性、广泛性、强制性、互动性等传播优势又使得手机比其他数字媒体平台如计算机、电视等更具有优势,为媒介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未来健康传播也需要借助媒介融合的渠道发挥作用,首先健康信息可以不受版面和时间的限制,随时更新正确的信息;同时图片、视频多媒体的形式可以使得健康传播的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媒介融合平台信息传输的双向性还可以实现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使得传播者和受众就健康问题进行提问和解答。
(3)通过手机媒介提供点对点的健康信息。手机媒介有其他媒体无法比的优势,手机号对应的是个人,更易于实现点对点传播,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传播平台。通过手机媒介,可以直接服务于目标人群,根据他们所需要的健康信息进行有目的的传播;而以内容为主导可以在重大疾病的防治过程中,针对适龄人群进行重点防治,发送点对点健康信息。这种点对点的健康传播提高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在全面提升人群健康素养,促进健康社会的形成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提升手机媒介在健康传播中作用的建议
手机媒介具有发展潜力,通过手机媒介进行健康传播,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手机媒介的广泛性和可移动性,利用其搭建的媒介融合平台,扩大健康传播的范围和效果;其次,利用手机媒介的特点,克服健康传播现有的缺点,比如我国媒体在健康报道上被很多研究和调查指出存在“应景”现象。以艾滋病防治宣传的传播为例,其报道和宣传多集中于世界艾滋病日前后,但平时对于艾滋病的关注甚少,这样的传播策略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在公共卫生事件突然爆发时甚至会造成受众的恐慌。而通过手机媒介具有的点对点和及时性,不仅可以提前针对重点人群发送信息,提前预防公共卫生事件,还可以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及时平息恐慌;最后,利用手机媒介进行健康传播时,需要克服和预防手机媒介的不足,比如通过手机媒介所有的受众都可以变成传播者,失去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真实性的监督,消息的可信度降低,虚假信息随处可见,而健康信息的真实性比起其他类型的传播更为重要,因此,在手机媒介中如何提高健康传播的可信度和公信力,也是需要媒介管理者所努力构建的。
参考文献
①周志平,《媒介融合:媒体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传媒观察》,2010(8)
②刘承智,《手机在现代传媒中的角色担当》,《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
③吉卫华,《手机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青年记者》,2009(3)
④杨柳,《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新闻世界》,2010(5)
⑥何伸,《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透析健康传播》,《新闻窗》,2007(4)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校医院挂号室)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