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明星化现象
2011-12-29王一竹
新闻世界 2011年12期
【摘要】当电视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一种最主要的休闲工具时,电视节目便不断的以迎合大众需求和获得品牌效益为目标,对节目的内容、风格甚至是主持人进行包装,这也使得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明星化现象日益突出。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指出这一现象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主持人 明星化 包装
物质需求日益得到满足的今天,人们开始不断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综艺娱乐节目填充了各个电视台的黄金时段,这些综艺娱乐节目中,主持人明星化现象尤为明显。
一、节目主持人的明星化包装
关于节目主持人,于礼厚先生在《新闻工作手册》中这样定义:“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众或观众主持各种节目的人,叫节目主持人。主持人在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他的职责是组织、串联一次节目的各个部分,但也直接向听众或观众传播信息。①但是,中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与西方的节目主持人仍有许多明显的差异。节目主持人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是特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如今,随着媒介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广播电视栏目化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大批节目主持人也为了适应市场化的竞争,带来节目的品牌效应而不断地根据受众的心理需求对自己的服装、妆容、语言等方面进行明星化包装。
现在节目主持人往往都根据自身特点与所主持节目的风格由专人打造其形象,从服装的搭配到妆容的设计,再到举手投足间的各方面都细致入微,使节目主持人已经脱离老一辈们仅对节目内容加以组织、串联的职责,相比之下,如今的节目主持人更加注重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例如《欢乐中国行》的主持人——董卿主持晚会时,台下也有不少观众高举着董卿的海报为她欢呼。这样的主持人已经是作为台上一个耀眼的明星存在着。董卿那稳重大气的发型,说话婉约有度的风格,略微带些鼻音的声音等等,都已成为她一个明星化的“招牌”被人们所熟知,而这些都是成功的明星化包装。这样成功的例子在当今中国电视主持界已经不胜枚举。王小丫那甜美的笑容、落落大方的服饰、精干的短发等使她的形象已经在观众心中形成了固有的“小丫风格”。白岩松的那副宽边眼镜、严肃的表情、宽厚低沉的声音……也成为大众心中成熟稳健的典范。还有现在知名度很高的“快乐家族”、“天天兄弟”等主持团体也通过参加节目的开场秀、电影配音等手段增加在受众中的知名度,以达到节目尽可能大的品牌效应。
二、明星转行做主持人
电视节目主持人明星化现象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方面,电视栏目以节目主持人为中心进行运作,对其语言风格、形象气质、主持方式等进行全方位的明星化包装;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电视栏目开始启用影视明星、歌舞明星、社会名人等明星型人物主持节目。②
就当前热播的很多电视节目而言,尤其是综艺娱乐节目中,明星主持节目的现象日益突出。小S、周杰伦、Slina、曾宝仪、庾澄庆等众多的明星使电视节目主持人多元化。笔者在一份调查问卷中就“明星型人物主持节目出现口误与专业主持人在节目中出现口误哪一个更不能原谅”展开调查,有高达93.7%的人认为专业主持人更不能原谅。在如今这个电视传媒竞争愈发激烈的时代,竞争便不再单纯的表现为节目的竞争,更多的体现在了主持人的竞争。③可以说,品牌节目与名牌主持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明星的庞大的粉丝团必然会推动品牌节目,那么众多明星转行做主持人的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康熙来了》中的小S,《以一敌百》中的大兵,《快乐大本营》中的客串主持林志玲等都凭借着自己强大的粉丝团“打响”了节目的牌子。这也说明了很多观众是通过主持人记住某个栏目的。当然品牌主持人不仅能带动频道收视率,而且也是提升广告收入和销售收入的主力军,以《快乐大本营》为例,节目冠名权1998年还只是150万元,1999年飙升至568万元,2007年开价竟高达1080万元。这里,各家电视传媒机构启用明星做主持以及电视节目主持人明星化现象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了。
三、主持人明星化现象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深入以及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主持人的明星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然而,主持人的明星化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相貌、年龄为主导;内涵、阅历沦为次要方面,主持人吃“青春饭”的现象严重
许多媒体在筛选主持人时,大多是对外打着选拔“有职业素养、阅历丰富”的主持人的旗号,却在实际操作中不自觉地走上了“年轻貌美”者优先的路线。白岩松曾经说过:“每天看着二十多岁的俊男靓女在电视屏幕上预测经济前景,纵论国家大事,我就体会着在大街上遇到卖假药的心情。”④这种节目主持人结构的年轻化现象成为节目流于表面和肤浅,对社会及人生缺乏感悟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阴盛阳衰的局面近年来愈演愈烈,也成为迎合大众审美需求前提下的一个显著问题。正如敬一丹所说:“我在北京广播学院讲课的时候,看到播音主持专业的女生永远是多数。这恐怕说明了女性在语言表达上的优势。但我也隐隐有点不安,镜头前、话筒前长期阴盛阳衰,也让人觉得有点不太平衡。”⑤
我国的主持人之所以“美女帅哥”云集,与当前的价值观念、节目观念是紧密联系的。大众认可“美女帅哥”的明星化包装导致有个性内涵的主持人难有话语权。另外,如今我国电视频道的节目构成基本上是电影、电视剧、娱乐节目为主,而娱乐节目基本将“美女帅哥”的明星化包装捆绑在一起,所以这种“美女帅哥”的明星化包装现象越来越普及。
2、专业素养单薄,个性不突出
这就不得不说说当下明星大量转行向主持界“进军”的现象了。小S、罗志祥、周杰伦、Slina、大兵、林志玲等一大批明星凭借着强大的人气成为主持界的新星。但是我们发现——明星转行做主持人几乎全部选择了娱乐节目。这是因为明星没有接受过主持人的专业培养,强大的人气为他们在娱乐节目中的驾驭能力提供了可能。而主持其他电视节目,特别是一些较为严肃的节目,这类主持人就显得专业素养单薄。
3、纯娱乐化主持使节目平庸、单调
当下拥有很高收视率的选秀节目中,其实最终谁脱颖而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选秀制造了一种“大众狂欢”。这种“大众狂欢”是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它其实是现代大工业生产体系衍生出的东西,是一种工业文化,而不是民间文化、草根文化。⑥值得警惕的是,“娱乐”开始作为一部分电视节目的唯一目的,而节目的主持人也成为带给观众娱乐感的一种审美需求,此时的明星主持人或明星化包装的主持人也就成为必然。《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情书》、《综艺大哥大》等节目,只是单纯以娱乐为卖点,其节目的重点放在了节目的娱乐性和对主持人的明星化包装上。随着这种纯娱乐性的节目数量增加,主持人的明星化现象成为纯娱乐性节目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言,“在这里,一切公共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等等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为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4、商业化色彩日益浓烈
随着电视节目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重视观众需求,满足商家需要,谋求尽可能高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媒体经营的着力点。市场机制的增强在推动电视业发展的同时,也使很多电视节目将收视率定为唯一的目标,使得娱乐低俗化现象随之出现。这要求传媒管理部门应从全局的高度综合考虑,将传媒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与职业准入、行业规范等紧密结合起来,在明确业务技能标准的同时,强化其道德自律意识、社会责任观和服务受众的自觉性。⑦
媒介文化是具有引导作用的,电视人应该努力纠正观众可能出现的“偏执”思想,而不是推波助澜。在制造大众狂欢的同时,作为“电视人”,或者直接说作为节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持人应该寻找一种途径,努力缩小这种“鸿沟”。今天,电视人的身上担负着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要引导人们去追寻什么是幸福和快乐,而不是单纯的制造快乐。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发现,真正的社会教育者在传媒那里,而不是在传统的学校和教会,媒介在人们放松身心的视听享受中教育人,改变人,并给人以快感、刺激,使受众形成自觉接触习惯。所以,观众需要培养正确对待以及合理解读电视娱乐化现象。其次,娱乐产品的生产者还需要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打造出真正优质的娱乐产品来。
观众评价一个主持人的好坏,关键在于他有没有个人的风格和魅力。主持人应该在明星化的包装下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修养,努力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主持风格。只有符合时代和大众审美需要的主持人,才能被观众接受和喜爱。
参考文献
①刘洁:《电视节目主持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2
②陈博、关强:《打造明星化主持人》,《新闻传播》,2010(8)
③陈虹:《节目主持人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12
④白岩松,《我们能走多远——关于主持人话题的思考》,《主持人》第九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210
⑤敬一丹:《九十九个问号——敬一丹漫谈主持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213
⑥江华,《后现代视角下中国影视娱乐节目的反思》、《新闻世界》,2010(9)
⑦杜宝花,《增强受众的媒介素养》,《新闻爱好者》,2010(8)
(作者:河西学院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学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