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标题党”盛行浅议标题的制作艺术

2011-12-29张斌

新闻世界 2011年12期

  【摘要】好题文一半,把标题做好就等于文章成功了一半。有人说,进入了“秒读”时代,报纸要吸引眼球,就不得不在标题上大做文章,有时不妨来点噱头。“标题党”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本文分析了“标题党”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指出好标题的三要素,并提出在制作标题上出精品的办法是,一靠积累;二靠反复掂量、推敲;三靠灵感的瞬间爆发;四靠奖励机制。
  【关键词】“标题党” 标题 制作
  
  要不要做“标题党”
  有人说,现在进入了“秒读”时代,因此报纸要吸引眼球,就不得不在标题上大做文章,有时不妨来点噱头。“标题党”就此应运而生了。
  什么是“标题党”?“标题党”大行其道,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
  “标题党”是互联网或报纸杂志利用各种颇具创意的标题吸引网友、读者眼球,以达到各种目的的一小撮网站管理者和网民或媒体人的总称。其主要表现为发文的标题严重夸张,文章内容通常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者联系不大。所谓“标题党”,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成员,更不是什么严密的组织,凡是在网上或者其他媒体中喜欢标新立异,以新颖标题吸引大众眼球的人群,都可以“客串”一把“标题党”甚至成为他们的“成员”。
  要不要做“标题党”呢?对“秒读”时代的每个网站、报刊的编辑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问题。当别人都是“标题党”,而你还是老旧的标题,似乎真的吸引不了大众的眼球。而在快速阅读的时代,要读者做出最快的选择,肯定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但笔者的观点是,作为一个有职业操守的媒体人,任何时刻决不能做断章取义、哗众取宠的“标题党”。那样博得的点击率、关注度总归是昙花一现,要取得读者长久的关注和持久的注意力,每一个媒体人一定要刻苦钻研编辑业务,精心打造好每一个文章标题,因为毕竟这是个“浅阅读”的时代。
  “标题党”的危害
  “标题党”之所以大行其道,确实有一定的现实原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更是呈几何级数在增长。一篇文章要在茫茫信息海洋中引起读者的注意,为文章取一个新颖的标题是非常重要的。在利益的驱使下,文章的标题开始追求大胆前卫,以至于达到“题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很自然就出现了标题与文章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有的甚至用一个虚假标题来欺骗读者的感情,骗取点击率。不单网站,甚至也有一些报纸、期刊,甚至书籍,走入了“标题党”的误区。
  “标题党”成员所发的文章、帖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标题严重夸张、失实,而文章内容通常与标题关系不大,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读者点击、阅读后一般都会大呼上当。这样最终损害了受众的感情,使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威信大打折扣,媒体的公信力大大降低。
  要做好的“标题党”
  作家易中天说,“我是好的‘标题党’,而且我从来也不反对‘标题党’,我也认为将来记者、编辑、作家都要学会当‘标题党’,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快速阅读的时代,纸质的书籍、杂志、报刊都在面临挑战,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在终端上阅读,比如手机和电子书,信息量这么大,受众就有个选择的问题。这就真正进入了‘看报纸只看标题,看图书只看封皮’的时代”。
  易中天说,一定要学会做“标题党”。“只有极个别人可以不做‘标题党’,比如韩寒。”易中天详细研究了韩寒的博客文章,注意到韩寒有一篇只有一句话的博文,居然有70多万的阅读次数。
  做个好的‘标题党’,这样的要求是不错,但想在哗众取宠和新颖夺目之间把握好尺度,其实还是有相当难度的。笔者做编辑多年的体会是,想搏出位不难,可以断章取义,可以抛出卖点,但是专业素养告诉自己,决不能让读者因标题别致新奇去看文章,结果却有一种被愚弄、被忽悠的感觉。
  有的编辑确实深谙“标题党”之道,标题起得很新奇、很有看头,甚至噱头。比如有家报纸的副刊版某文章曾经起过一标题《请判母亲18年徒刑》,毫无疑问,这标题够夺目,有卖点,但是读罢全文,笔者觉得有哗众取宠之嫌。文章写的是母爱,但标题起得令人误解。
  好标题的三要素
  标题的功能无外乎提示评价文章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正文、美化版面等。
  好题文一半,把标题做好就等于文章成功了一半。一个好的标题,应该符合以下几个要素,准确、简洁、生动。
  一准确。观点、用词都要准确。准确应该是最重要的要素,是基础。不准确的标题,即使醒目,令人惊艳,诱人阅读,但读了正文以后会让人大呼上当,产生反感,起到反作用。标题的作用是引领人阅读的。何时何地,都不能偏离这一作用。
  二简洁。尽量压缩字数,做到制作后的标题一个字都不能减。“心理实验证明,人的眼球转动是在移动视线,只有眼球停止转动方能看清文字。按照通常阅读距离计算,人的最佳视野是20多度。据统计,六七个字的标题可以在眼珠不动的情况下,一目了然。因此标题越长,眼球移动次数越多,遇到越不方便。因兼顾承载容量的要求,当然不可能要求每条标题都很短。因此人们把标题称作是一瞥的艺术。”①
  三生动。力求生动、形象、新颖。通过灵活运用修辞,体现标题的文采,提高文章韵味。
  以《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为例,笔者发现它的标题和版式一样是非常朴实的,一句话,平民本色,没有“标题党”,不追求所谓的卖点而标新立异。以2011年3月某期的《新民晚报》为例,像《“文学与性”断想》这篇文艺评论,它完全可以起个标新立异的标题,但编者没有。还有像《邻居的孩子》、《麦酱飘香》、《走在春的路上》这样平实朴素的标题可以说是俯拾皆是,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朴实。只有杂文《虚荣的礼盒》的标题用了一点比喻。可以说,连文学性的修饰都是很少用的。
  而副刊标题除了准确简洁生动外,还应有高雅的审美情趣,绝不能庸俗浅薄。副刊编辑必须始终坚持文化责任,这主要是制度与知识普及、道德传承所应承担的责任。“副刊是社会的晴雨表,它高雅不深奥,浅显不粗俗,轻松不浮薄,锐利不尖刻。我在想,副刊表达的是沿革,传输的是思想,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告诉读者,把最美好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读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副刊的正道。”②
  那么今时今日,我们如何把标题制作得既准确又生动,既简洁又醒目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编辑扎实的基本功和长年累月的积累,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如何在实践中既能做好标题,又不至于沦为庸俗恶俗的“标题党”?笔者的体会是,始终要记住——制作标题,不能偏离“先进文化”的方向,始终坚持媒体的基本责任。
  媒体的基本责任有四个,其中传播信息的责任最为重要。“传播信息既是传媒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