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御赐名点“驴打滚”佳话

2011-12-29

北京纪事 2011年2期

  民以食为天,食以民为本。这句老话说的就是,人类祖祖辈辈得以于世上休养生息、传宗接代的源流所在。
  自古以来,泱泱京华所以能够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全仰仗咱的祖先在这块儿地大物博的热土上,用聪明才智建立起目不暇接的美食文化宝库。无论流芳四海的筵宴佳肴,抑或驰名远近的精美糕点,都以丰富的营养装点着一代又一代后人的日常餐饮生活,扮靓了童叟妇孺赖以生存的情趣韵味。
  本人不才,今儿个故事又得从咱的亲身经历说起。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久居三晋的我思亲心切,就趁着儿女放暑假的间隙,一同回京看望他们难得谋面的爷爷。
  逗留了短短两周,为了让孩子们开开眼界,连连徜徉多处名胜,时时品嗜京味儿名吃名点。找到本人儿时爱吃的冰糖葫芦、栗羊羹、艾窝窝、豌豆黄让儿女尝个稀罕。离京时,又足足地买了两大包“驴打滚”,带回远在黄土高原上的龙城太原府,为的是叫孩子们的姥姥姥爷和亲友们一块儿来尝上一尝。
  就这么着回到家中,儿女们笑着、闹着、逗着趣儿,争相叫姥姥姥爷一块儿来吃“驴打滚”。两位老人奇怪了老半天,直直地愣神儿,什么东西不好吃,干嘛偏带回“驴打滚”,那是啥样的东西啊?
  这边,我在一旁闻听老老小小的对话,忍俊不禁:“您二老不妨尝一口,这是好吃的北京点心哦。”
  岳母听我这般说,还在疑惑:“看样子,这点心一定便宜不了。唉,你们大老远的,就知道乱花钱……”
  我再作答:“您老放心,买这‘驴打滚’其实没花几个钱。”干脆把点心盒子递了过去。两位老人打开盒子端详了这物件好一阵子,嘿嘿,长得挺好看,再一人一块儿拿起来尝了尝,甜丝丝儿外带点腻,又微微发黏中不乏绵软,还真个挺好吃呢。
  “驴打滚”的传说,说来话长。话说满人进关入主中原的那300多年前,康熙大帝执掌清廷朝政时,京城地面儿上,那无定河时常水患成灾。忧国忧民的皇上不辞劳苦,时不时悄悄走出紫禁城,来到京郊沿河的村村镇镇微服私访。
  那年,无定河水又一次泛滥成灾。河边的村民都十分纳闷,官府年年劳师动众,连修了三道堤坝,不知为啥缘故就是防不住。赶巧那年村里来了一个会看风水的先生,村里人请他看看,这河水泛滥究竟是何方神圣在闹妖啊。
  这位风水先生在河边踱着步来回走了几遭,念念有词地掐指算道:“此处有一个个头不小的金鱼精兴风作浪,要想制服它,可能很不容易。”围观的百姓闻听此言,立马行大礼连连央告,求先生发慈悲施法术,制服妖孽金鱼精,消除连年的水患,解救百姓于倒悬。风水先生沉吟自语了一会儿,要求村里会点武的男人都来帮忙,在河床上用枝条树干层层叠叠憋几道栅栏,一旦憋住金鱼精将其正法之后,他只要拿走头、尾、鳍,其余的都送给乡亲们享用。
  在这村里头,有一位以做饭为生的厨师,听到风水先生这么说,很不以为然。他心中暗自嘀咕,自个儿村里的金鱼,为啥要让外人拿走?还是放生为好,也算是积积德、行行善吧。主意既然拿定,他就在憋栅栏时,故意留了一个人们难以察觉的口子。风水先生刚刚引爆火药,只见一道刺眼的金光从河底下冲天而起,瞬间在半空打了个旋儿又落入远处的水中,顺流跑得无影无踪了。
  当天晚上,有个白胡子老头不请自来,到了厨师家中。一进门先鞠了仨躬,又不停地千恩万谢。厨师见状直纳闷儿,忙不迭地起身回礼,问道:“老人家快平身,不知您何故对在下行此大礼啊?”
  老人家避其缘由不谈,却如是说:“你是个乐于行善的好人,可又过得这么穷。我教你个绝活儿吧,凭这个绝活,你一定会得到百姓的青睐和官府的封赏,一定会发大财。”
  白胡子老头手把手教起厨师来,他用江米面或者黄米面上屉蒸熟,趁热擀开,里面一层层卷裹着豆沙馅儿,外面再用炒熟了的黄豆碾面整个儿滚一层。最后把一段段齐整的面卷码在盘中,该起个什么名儿呢?说这话时,适逢月光皎洁、四下里处处透亮,屋门外的大树旁,有头驴子正在兀自撒欢打滚儿。哈,你看,咱往面卷儿上滚面,弄得满世界都是面渣子,跟这驴子打滚差不大离吧,就叫“驴打滚”得了。
  白胡子老头教完厨师,就匆忙走了。厨师一边打量着眼前这黄红相间、相貌漂亮的小点心,一边暗自思忖:这位老人会不会是自个儿救了的金鱼精啊?常言说好人有好报,看来今儿是应了这句话,有神人助俺呢。他也顾不得多想,连夜就接着练起这门新手艺来。果然是熟能生巧,没几天他就靠着勤快学得了这手艺,每天起早搭黑做“驴打滚”挺精心的,村里人都待见吃,甚至十里八乡的百姓也都慕名前来品尝。可毕竟这里是穷乡僻壤,而且村里正因水患连年闹着饥荒,生意怎么能做大啊……
  那天,厨师接待了几位器宇不凡的人。咱们书中暗表,这几位爷实际上是康熙带领的微服私访小团队,调查无定河水况,恰巧路过这里。康熙跟厨师聊了聊,旋即又很有兴致地买了厨师的一个“驴打滚”,细细品味果真香甜可口,着实不错,于是命随从多买了些带回宫中。每天,皇上都吃一个,边吃边上下左右掂量,眉目中显得若有所思。这一来二去,看出门道来了。你瞧这“驴打滚”一层层的,不是怪有意思吗?
  各位看官,您道是康熙皇上从这“驴打滚”里看出什么门道来啦?原来,这一阵子的康熙正在为治理无定河天天犯琢磨,有时甚至忧其患而茶饭不思呢!此时,他正是从这个“驴打滚”一层摞一层的样式得到了启发。一层摞一层,要是举一反三,修筑堤坝也能这么做,岂不妙哉!马上传下圣旨,令工部官员张榜悬赏、集合工匠,叫人们仿照“驴打滚”的方式,先做一大滚扎,把沙子扎住,一层一层沉淀,再放水。就这样,一扎三十多年没有再闹洪灾。其间,康熙爷又传旨,将“无定河”改名儿“永定河”,意在祈祷河水永不泛滥,为民造就千秋万代福祉的企盼。
  这件事过去之后,皇上特意再次躬亲,来到那厨师的小店封赏他,在京城最好的街面赐给他一间大房子,准他开一个大大的“驴打滚”铺子。至此,厨师恍然大悟,当即跪倒在地,连连叩首谢恩。他禀告皇上:“俺只是一个区区草民,却有劳皇上两次大驾光临,真是三生有幸啊!”
  这御赐的“驴打滚”店铺,随即热热闹闹地开张了。可就这么着,一开头还是光顾的人不多。康熙得知后,干脆御笔亲书金匾,命人高悬店门。这一下真不得了,什么皇亲贵戚、达官商贾,都立马从京城四处蜂拥而至,谁也想先睹为快。门庭若市不说,一大帮名厨高手紧忙乎,这“驴打滚”居然还供不应求。
  从此以后,豆面糕“驴打滚”的名声越叫越响,成为京城地界儿朝野官民个个爱吃,南北各地人人仰慕的物件。
  虽然上面的故事只是“驴打滚”的传说之一,但笔者考证史料,“驴打滚”确是源于满洲,且出自民间。而直到今天,皇城根儿的老少爷们儿如数家珍、津津乐道时,“驴打滚”向来都是必不可少的名牌儿。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