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鸭情愫
2011-12-29睿晋
北京纪事 2011年2期
笔者生于京城,长于京城。1958年春,举家迁徙山西。离京前居家的最后 “一站”是在景山东街,与东珠市口外公家相距不甚远。曾记得那会儿,大凡公休假日,爸妈常常带我们兄弟姐妹去探望外公。每当此时,老人家总是兴致很高地带我们去稍北一点、只需步行片刻的鲜鱼口,上那儿的便宜坊烤鸭店吃烤鸭。
仅仅是年少时的点滴记忆,竟酿成了我这位数十载客居他乡游子的京城故土美食梦。梦的开头和高潮,当然是便宜坊与全聚德的浓郁烤鸭情愫……
全聚德印象
近几年,当人们走进修葺一新的前门步行街,偏北路东的一个玻璃幕墙店面,立时会映入眼帘。这里,就是获得中国首例服务类驰名商标殊荣的著名老字号全聚德烤鸭店。
140载的历史徜徉,全聚德被誉为“中华第一吃”。这个代表北京烤鸭的头名品牌,我却是长大成人后,才有机缘亲密邂逅并熟识。
那是1979年初秋,负责晋地某大型企业工程部门管理工作的我,要随单位的副总到总参测绘局联系业务。临出发前,食住行一应事项都已安排妥当,这位老总还特别关照:公务之余由我这个“小字辈”负责在全聚德总店订座。此外,他还要我此行补上对北京烤鸭以及全聚德知识“缺失”的一课呢。
列车载着我们向京城飞驰的那一晚,年龄整整大我一轮的副总兴致盎然,侃起了北京美食尤其是烤鸭的缕缕传奇。
近百年来的美食家,每每历数京华美食的头牌,无不言必称北京烤鸭,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誉满全球,为天下人青睐。你知道这是为啥?原来它取材于精心培育的纯种京白鸭,做工考究。
据传,最早的北京鸭,约起于千年前辽金元帝王贵胄游猎,偶得野鸭,这种野鸭其实是为游猎、宫宴而饲养培育的。传遍天下的“填鸭”典故,盖出于此。
这种填喂方法,也令人称奇。据老辈人说,是用麻酱渣等营养丰富的精饲料,由人工填入鸭子的食道喂养,或者也可以称作“催肥”吧。百年前北京鸭传入欧美,其品位及繁育方法一鸣惊人,成为世界瞩目的珍贵鸭种源。
紧张的公出任务,因我们的努力使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三天完成,只等部队发货了。据说全聚德就餐要先订座,我在剩下的日子里,见天从北太平庄坐车往前门跑,还只能见天排队候着。
打道回晋的头一天近午时,咱哥儿们在前门外全聚德老店门口站定,仍是趋之若鹜者甚众,按事先订座排号轮上俺俩还得一个多时辰。
等还是不等?“小字辈”的我谏言,不远处还有便宜坊,同样是老字号烤鸭。不料仁兄意笃,一门心思只要吃全聚德,余者免谈。说来也巧,就这么一个多时辰的排队工夫,俺俩已与几位食伴,及叫号的服务员混了个脸儿熟,几许寒暄间便聊出一串串全聚德烤鸭文化段子。
德字少一横
全聚德的炉灶,最初由河北冀县人杨全仁开宗。他慧眼识才,重金礼聘请来专为宫廷做御膳挂炉烤鸭的孙老师傅。这位烤鸭高手烤炙的鸭子外形美观,丰盈饱满,颜色鲜艳,色呈枣红,皮脆肉嫩,鲜美酥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为全聚德烤鸭赢得了京师美食的头牌。
当年的老掌柜杨全仁,请到一位钱姓秀才为全聚德题匾。这块匾曾经挂了130年。细心人可能都会注意到,该秀才题的“德”字,居然少了一横。这是为啥?
有人戏称,当时杨老板与钱秀才开怀对饮至酒酣,请他题个字。这钱秀才或许贪杯,挥起“醉笔”一不留神,“德”字忘写了一横。
还有人说,早年杨全仁开店有13个伙计,加上自个儿一共14人。为了让大家安心干活,所以让钱秀才少写一横,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横一把刀。也许有人要问:那加上一横,不是更表示一心一意吗?
三讲究
一讲究季节。吃烤鸭的最佳季节在冬、春、秋。冬、春二季鸭肉肥嫩;秋高气爽,鸭子仍肥壮,温、湿度都特适宜烹制烤鸭。唯独夏季炎热,烤鸭的皮容易发艮,口味相对较差。
二讲究片法。片得好则菜肴造型好,会提高人的食欲,鸭肉吃在嘴里酥香味美。片鸭方法十分讲究,一是趁热先片下鸭皮吃,酥脆宜口;然后再片鸭肉吃,犹如锦上添花;二是片片有皮带肉,薄而不碎。一只2公斤重的鸭子,能片出100余片肉,大小均匀如丁香叶,口感酥香鲜嫩,独具风味。
三讲究佐料。鸭子一般较肥,进食最好搭配不同的佐料。或将荷叶饼抹上少许甜面酱,夹几片烤鸭、几根葱条、萝卜条、黄瓜条,一块儿卷起来吃。或抹上蒜泥加酱油,配适量菜条,鲜香咸辣俱备,风味独到。或将鸭皮、鸭片蘸少许绵白糖,据说这吃法是早先大宅门里的太太小姐兴起来的。她们不喜欢吃葱蒜,却喜欢吃甜食。以前全聚德跑堂的,只要见有女客前来,定会跟着烤鸭,送上一小碟白糖。
便宜坊往事
现如今,过往崇内、崇外大街的人们,都可见路东一幢高楼,这里便是便宜坊烤鸭集团有限公司所在地。
悠悠六百年,老字号便宜坊曾位居何方?它走过怎样的历史途程?又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故事?
或许得益于我的外公与便宜坊老掌柜都是山东同乡,或许因老人家当年在前门外工商界小有名气,他对这个京城烤鸭第一家老店的来龙去脉可是了如指掌。早年间我听到的便宜坊传奇段子,多是出自外公之口。
便宜坊,明永乐十四年发端于菜市口米市胡同,最初无字无号,只是一家为大饭庄宰杀活鸡活鸭、煺毛的小作坊,兼做焖炉烤鸭、桶子鸡等营生。这家小店拾掇鸡鸭特干净,自制烤鸭和桶子鸡美味常为京城人称道。日久,大家约定俗成,送小店雅号“便宜坊”。
明嘉靖三十年,家住宣外达智桥的明朝第一硬汉、兵部员外郎、抗倭名将杨继盛,因在朝堂上严词弹劾奸相严嵩,反被严嵩诬陷。下朝之后,他闷闷不乐又饥肠辘辘,径自路过米市胡同。
忽闻香气四溢,信步进店,见里面净雅客盈,遂点了烤鸭和些许酒菜,自斟自饮起来。美酒美食下肚,早将心中块垒抛却。食客中有认出他为忠臣良将的,知会店主。店主钦佩不已,亲自为之端鸭斟酒。
攀谈之间,员外郎得知此店名为便宜坊,又见待客诚信周到,感叹:“此店真乃方便宜人……”大呼:“拿纸笔来!”文房四宝早到,杨继盛大笔挥就“便宜坊”三个大字,众皆叫好。此后,杨继盛等大臣频频光顾,是小店便宜坊名声远播的重要缘由。
便宜坊的焖炉烤鸭,讲究的是烤鸭不见明火。烤制前,将莲藕、红枣、绿茶诸香入味鸭坯,使营养及口味儿俱增,好事之人遂起名“花香酥”。烤制时,鸭膛内灌老汤,成外烤内煮之势。烤制熟,外脆里嫩别有风味。仅仅这些个就里,引得京城内外好吃烤鸭的主儿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是老店便宜坊名气鼎沸的重要缘由。
便宜坊烤鸭早于全聚德四百余年,但售卖烤鸭的价格,却一直比较低廉,朝野官庶,人人有口皆碑。在清代,店铺易其主,一位孙姓山东人接替。他原是打杂的小伙计,只因勤勉好学、秉性淳厚,渐渐深谙经营之道,照样把烤鸭店打理得宾客盈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老店一度倒闭。1949年新中国诞生,神州河山焕发新颜,便宜坊再度兴起,周总理曾亲自为便宜坊确定“便利人民,宜室宜家”的经营理念。直至本世纪初前门大街全面改造,总店迁至现崇外大街新址。
作者年少时在京受老一辈人耳濡目染,与便宜坊老店一次次亲密接触,情有独钟可想而知,那品味烤鸭美食的欢快往事,至今仍历历在目,如若昨天。
1989年春,作者与单位领导以及同事赴东北公出,小住北京数日。那日,哥儿几个提议同开烤鸭之荤,于是观光前门商业街之后,由我带路,一行人乘兴寻觅便宜坊而来。
再度邂逅老店名吃,重见堂倌叠声的热情迎客,打从整修一新的雕花木楼梯拾级而上,坐定二楼厅堂。观赏名师烤鸭、片鸭技艺,一行人无不啧啧称奇。边品京都美酒,边吃焖炉烤鸭,几位尚未出过远门的山西同事,不自禁连连称叹,皆曰真个不虚此行!
三日后,大家登上北去列车,同行一位仁兄还念念不忘,将来定要再进京城,吃一回烤鸭……
编辑/韩 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