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课程教学探讨

2011-12-29邓楠

成才之路 2011年3期

  摘要:针对当下技工院校《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课程的教学现状,本人进行了一些思考,并从教学重点、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技工教育;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教学改革
  
  技工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是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不同于其他层次类学生,其逻辑思维及动手能力相对较弱。而该课程本身又是一门要求较高的课程,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就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 理论性较强、实操较多
  《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需要学习和理解的理论知识较多,比如子网划分及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等。而这些理论本身又比较抽象,有一定难度。但同时这些理论并不仅仅是空洞、抽象的概念,它的许多技术来自于实际需要。而在该课程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偏向理论,虽然需要进行的实验很多,但很少有学生能完全掌握这些实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该课程的实际作用,从而产生怠倦情绪,缺乏学习动力。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还影响了理论教学的效果。
  2. 教材结构单一
  教材的选择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现在市面上的教材多数是理论和应用分割,应用案例较少。如教师所选用的教材偏于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偏向理论,反之则会偏向于实践应用。偏重理论的教材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乏味,不愿意跟进学习;偏重于实践的教材学生则会经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3. 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多样性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黑板+粉笔显然早已不适合目前的教学,当下,该课程授课大多采用PPT教学。此法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板书负担,增加了信息量,同时好的课件能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但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课件演示节奏比较快,所以教师向学生演示一些重要理论的应用和操作时,学生只能听和看,不能现场实际操作,对于基础薄弱的技校学生,缺乏教与学的互动,没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对知识的理解是相当困难的。
  二、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技工院校主要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方向就要围绕这个目标而确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组建网络所需的技术,并能够实际进行局域网的组建及维护。这就首先需要网络实验机房的网络设备要配置齐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实验。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理论知识也必须在实际操作中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在每次实验课前必须切实做好各环节的准备工作,安排好每一堂实验课,同时在辅导学生的时候,教师应以引导为主,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随时注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学生帮助,以提高实验课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2. 选择合适的教材
  传统的《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教材大多以理论为主,实际案例很少,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内容比较单一。而一本好的《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教材应该包括基础篇、实践篇两部分。所以,针对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以锐捷网络互连设备为依托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网络设备互联学习指南》及《网络设备互联实验指南》作为教材。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根据对该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如果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灵活应用,则可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上教学方法的优点如下:(1)采用案例教学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因该课程的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而案例教学法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它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情境的差距。(2)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学生学习了基本原理后,知道了怎样去划分子网,以及需要哪些网络设备,并不等于每个学生就可以完成组建一个局域网;这就要求在教学时应加强课程设计,由教师分配或学生自己分组进行。在这个组建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从需求分析到总结报告,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中既建构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系统知识,又能够完成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这样,不仅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还提高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3)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的基本过程可分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及总结经验等几个阶段。其核心是在教师精心为教学设计的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其结果是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本文浅析了《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课程教学的一些方法和手段。使用这些方法和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即使在现在看来是比较合适的教材、教学手段等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可能显得过时、落后。因此,教师应经常进行教学研究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使该门课程的教学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高峡.网络设备互联学习指南[M].北京: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