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2011-12-29郑礼

成才之路 2011年3期

  摘要: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意识;探究释疑,养成参与意识;表现发挥,激发艺术创造;讲评拓展,提高审美能力四方面。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感受看待生活,使学生的情感与表现对象产生共鸣,让学生的审美的想象力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释疑;发挥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是起主导地位的,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教师应当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感受看待生活,使学生的情感与表现对象产生共鸣,让学生的审美的想象力得到自由的发展。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意识
  适当的情境可以让人由情入境,在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调节者和控制者,应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感知,使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尽快了解,产生学习兴趣,并明确学习的目标。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而培养审美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是要通过日积月累才能达到。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理解自己所学习的内容中的美,以此形成自己的审美个性。
  二、探究释疑,养成参与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探究是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方法,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发展,并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老师的点拨指导下,思维由浅显进入纵深,最终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同时学生的审美探究过程,能启发学生对审美意境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参与意识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时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表现,可能会比老师一点点教要好的多,并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的提高。
  三、表现发挥,激发艺术创造
  表现发挥是一种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地辅导,使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提高有足够的自信心。特别要强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张,使作品更具有童趣性。教师要培养学生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要在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图像表现自己的意向和技能。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
  四、讲评拓展,提高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一堂课中的讲评拓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讲评拓展是对整节课完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馈和验证。目的在于领会学习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总结经验教训。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画或制作,总认为是美的、好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是,由于他们的艺术秉赋、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不尽相同,作画时必然出现多样的表现方法,甚至有千奇百怪的想法。这些都真实自然地流露在画面上。对于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创作表现能力处于不同层面的学生的课堂作业,教师应采取分层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审美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同时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一个开放交流的环境和机会中感受、议论、切磋、沟通、理解、触发,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愉悦,并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表现欲望,激发创作热情和表现欲望,进一步养成创新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