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1-12-29高月春

成才之路 2011年3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立足社会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而美术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在多年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几点认识,现总结如下:
  1.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线描教学,形成学生的形象思维
  在美术课堂中多多少少都进行线描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线描基础后,再进行艺术创造。例如:《孔雀翩翩》一课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我在授课时首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孔雀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孔雀的形态特点(尾羽呈半圆形、扇形,头有冠状羽,斑纹呈眼状)。接着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试着用线描方式将孔雀的形象画出来。学生尝试表现后我再板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孔雀的形象思维,最后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创作表现孔雀。这样,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线描基础、形成一定的形象思维后再进行美术创造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表现力。
  2. 通过欣赏图片拓展学生的思维
  爱因期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开发,让学生积极思索、大胆想象,敢于标新立异。
  在很多美术课中,都需要学生创造新奇有趣的形象。例如在《变化无穷的形象》一课中,就要求学生根据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变化,创作出有趣的人物面部形象。在授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角色的京剧脸谱,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京剧脸谱造型的同时分析京剧脸谱上画的是什么,在分析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基本形、食物、动物、生活用品都可以画在脸上,使学生在欣赏图片中思维得到拓展,想象力得到开发,从而创作出有趣的头部形象。再如《二十二世纪的建筑》一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造型简单明确又很独特的建筑,使学生认识到建筑是在人的思维想象、设计成型后建造出来的,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再停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建筑上,从而大胆想象,创作出新奇有趣的未来建筑。
  换而言之,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3.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示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也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如《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一课,教师可以板示汽车的基本画法,再通过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如何设计、改进汽车,既传授了技能,又开阔了思路。
  教师示范可以直观地将创作的知识、技能有序完整地展示给学生。如上《魔幻的颜色》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堂上现场演示如何调配色彩,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后再进行实践。
  有效的教师示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表现技能。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示范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让美术学习轻松、愉快
  美术教师要尽可能通过仪表、语言、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让学生“信其师,重其道”。
  在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觉得稍加努力就能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如想象创作课《我心中的未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说出过去和现在的房屋、衣着、家电、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的不同,想象未来的房屋、衣着、家电、交通工具、通讯设备可能达到的程度。但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运用以前所学的美术知识,对未来的事物进行艺术表达,把图形与色彩较好地结合起来的。这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与线描创造给予鼓励和表扬,然后委婉地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明确学习的方向。要知道,愉快、轻松是美术学科赢得学生喜爱的法宝,是学生乐于创作的源泉。
  总之,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中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创造出新奇而富有童趣的美术作品,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创作技能都获得发展。
  
  (虎林市东风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