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师范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1-12-29马景萍
成才之路 2011年3期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当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时,由于彼此在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容易出现违反交际规则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信息的交流并导致信息“塞车”现象,彼此无法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甚至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相反效果,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导致“文化休克”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交际双方对于彼此所处的文化背景知识不够了解。所以,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单纯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生活需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将来走上教师岗位的师范生来说更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呢?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成为具有较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宽容开放的跨文化态度和得体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语言学习者。现行的英语新教材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具有趣味性,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传统意义上每节课只教单词、语法等应付考试的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用”中学与练,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交际能力,同时在教学内容中有目的地渗透各种文化元素,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领悟异域文化,逐步扩展学生了解异域文化的范围和内容,发展学生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从而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比如在有关庆祝圣诞节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画面和经典的圣诞饰品来创设浓浓的节日氛围,在教室里装饰上圣诞树,学唱圣诞歌曲,讲述圣诞节的来历,让学生亲身体验和领悟西方国家是如何庆祝节日的;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圣诞贺卡,写下自己的祝福,自己扮演邮递员把贺卡送到亲朋好友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中国庆祝春节的景象,让学生比较中外文化的差异。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搞一个圣诞晚会,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和表达自我的舞台。
二、利用好电教直观手段,让学生体验异国文化氛围
充分利用一切直观教学手段,创造出让学生感受外国文化的环境氛围。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英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让学生观看一些涉及相关文化的电影、电视、录像、图片等,通过观看这些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情景,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事实证明,让学生大量地接触和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仅有益于他们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而且有益于加深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拓展学生的世界视野和国际意识。实际上,在教学中学生是非常喜欢和欢迎老师播放教学相关的影视内容的,这一方面促进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和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加深感情。
三、倡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提高文化意识和素养
渗透多元化学习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学会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恰当的行为,仅靠一套教材是不够的。因此,在科学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有必要补充相关内容,学校可以开设专题跨文化讲座,也可以邀请出国学习的教师进行专题介绍。平日里英语教师也可以推荐和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现在流行的英语杂志:《英语广场》《新东方英语》《疯狂英语》《英语沙龙》《双语杂志》等。在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