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职数学课堂的有效导入
2011-12-29袁伟杰
成才之路 2011年3期
摘要:一节课导入如何,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营造活跃和愉悦的气氛,最终对教学目标能否顺利达成有很大影响。但是,不同的教学内容常常需要不同的导入理念和导入方法。所以,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导入是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疑难问题。
关键词:数学;课堂;导入;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中职数学课堂中,上课如何开端尤为重要,因为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相对较弱,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每个教师心中的难题。笔者认为,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首先“开头”很重要,也就是新课导入要让学生感到这节课很有趣,很新奇,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下面,我就谈一谈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指教师在上课初始就直接点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任务,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本节课心中有数,目标明确。譬如,在学习《用图像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先可以让学生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把等式改为不等式,学生不知怎么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直接提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图像法。
二、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即由旧知导入。如果教学内容和学生先前学过的某些知识联系较密切,教师可根据这些相关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使问题环环相扣,直至引入新知识的教学。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复习先前知识的同时接触到新内容,淡化了其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促进了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部分的二倍角公式时,可从复习“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入手,写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若公式中的两角相等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将?琢代替?茁写出相应的三角函数式后,二倍角公式的导入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质疑导入法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陷阱”,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这样就会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出新课的主题。比如,在学习《异面直线所成角》时,通过两条异面直线的旋转和平移,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平移可以产生距离而旋转可以产生角度。再提出问题:我们初中学过的角是从同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异面直线却没有公共点,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在学生为解决这个矛盾而兴致勃勃地讨论和思考时,这节课的导入实际上已经为新内容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创设情境导入法
我们在学习向量的加法时,可这样设计教学导入: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一头连着嘉兴,一头连着宁波,以前我们到嘉兴时,得先从宁波到杭州然后再到嘉兴,位移总效果是从宁波到了嘉兴,现在有了跨海大桥,我们可以直接从宁波到嘉兴,位移总效果跟先到杭州后到嘉兴是一样的,这样逐步引出向量的五、故事导入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用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故事或数学发展史中的实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可以改编成一个猪八戒与孙悟空的故事:自从西天取经回来,猪八戒回到了高老庄,想开一家公司,于是想到了猴哥,想向猴哥借钱,提出每天借100万,借期为30天。孙悟空很爽快,提出只要猪八戒第一天还1元,第二天还2元,第三天还4元,以此类推……到期就算还清。猪八戒心想,那猴哥真是太好了,每天借给我100万,我每天只要还几块钱,真合算!但又细想,孙猴子一向很精明,难道其中有诈吗?
这一方法的设计思路是:先讲述数学史中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利用有趣生动的故事去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最后教师引入新课。
六、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是教师通过实验操作或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与新课有关的数学现象,激发学生探究问题根源的愿望,进而导入新课的方法。比如,讲立体几何《锥体体积》时,教师拿一个圆柱形容器和一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当装满圆柱的沙倒入圆锥形容器中恰好倒满三次时,问学生:“你们能发现它们体积的关系吗?”学生立即就能悟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学生这个发现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这个体积上的三分之一的关系是否对等高等底的各种形状的锥体和柱体都成立?若成立,怎样从理论上严格证明这一结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七、类比导入法
顾名思义,就是本节新授课与之前学习的教学内容有很大关联度,比如定义、公式、定理等,这时我们可以从以前学习过的教学内容入手,类比已学内容,引出新知。比如,学习了椭圆的标准方程后,在学习双曲线标准方程时,我们可以类比椭圆定义,先提出平面内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为常值,改为距离之差为常值,然后再进一步说明为什么要是差的绝对值。
八、多媒体导入法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由于立体几何内容抽象难懂,线面位置关系复杂,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强。这时我们可积极采用多媒体导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把一些线面位置关系等很清楚地多方位显示,可谓事半功倍。
总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既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紧扣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有效导入,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广全.数学(基础模块)[M].北京: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