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飞“作文”的翅膀

2011-12-29鲁双

成才之路 2011年3期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使学生具备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作文想象能力,他们的思维才会纵横驰骋,他们笔下的人物才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写出来的景物才会生动形象、有声有色。
  然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许多教师留给学生的思维时间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小学生的需求。因此,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放飞思维,大胆想象,是当务之急。
  一、在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艺术空白”,设计想象性说话训练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艺术空白”,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恰当地选择“艺术空白”对学生进行想象性说话训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而且能拓宽学生想象的时空。例如,原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草原》一文描写了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了。”这种“热闹”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蒙古族同胞见到来访者会有怎样的表现,文中没有直接写出来。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空白”。因此,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把草原的这种“热闹”说出来。经常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的作文想象能力自然会得到培养。
  二、抓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设计想象性的片段写作训练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内容含义深远,语言富有情趣,结构规范有致,是学生模仿的典范。在教学中巧妙地抓住这样的片段,设计想象性的模仿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例如,学习《海滨小城》中描写小城的景象后,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模仿训练:根据这段的写作方法和结构模仿写一段表现“家乡小城”的话。然后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把“家乡小城”的美景通过一定的逻辑顺序安排在一段话中,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三、根据学生的“写实作文”,设计想象性作文,扩充训练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随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任意性。根据这一特点,作文课上教师要选择适当的突破口。例如,让学生写《校园一处景》,只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他们都能如实地将校园中的一处景色描写出来。但他们的描述只是一种客观叙述,只能向读者说清楚校园一处的景物,很少能在客观描述之后加上一两句话抒情。对此,如果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或想象,就会使文章色彩倍增。如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景物的来历去想象,可以根据某种景物的象征意义去想象,可以根据景物的作用想象景物给校园带来的好处,还可以从景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配合去想象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意义等。根据作文的“实物”,引导学生想象,既能丰富作文的内涵,增强作文的表达效果,又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高。
  总之,训练学生的作文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善于引导,就一定能挖掘学生创造和想象的潜力,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虎林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