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管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011-12-29刘丽
成才之路 2011年3期
摘要:在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形势下,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管理学教学中,针对学生成长的可塑性,结合管理学教学的目的,阐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逻辑思维能力;管理学;课堂教学
著名管理学家西蒙告诉我们:管理就是决策。管理者的决策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在管理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辩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方式,从对知识的学习转为运用所学知识、发挥个人能力去解决各种问题。因此,管理学教育不是简单地以解决某个具体问题为最终目的,而是要训练学生学会对问题如何加以思考、解剖,提炼其普遍性规律,进而掌握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方式,掌握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管理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特性和产物,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逻辑思维也称抽象思维,它如形象(直感)思维一样是一种思维现象,它是在感性认识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所取得的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即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可见,概念、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能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
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通过管理学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是我们经常提倡的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其自觉主动地获得知识。
笔者认为,将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是教师贯彻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较好地把握这个环节,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从而进行精心备课。这样,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才能有的放矢。
在教学设计上,笔者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原则:(1)提出问题让学生想一想,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启动思考,不要代替学生的思维;(2)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作出判断性的结论,并逐步修正、完美。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结合“酒店管理”“前厅与客房服务与管理”等课题实例进行案例分析,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贯穿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做到人人都能动手参与,在亲身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启发和领悟,进而使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得到加强。
在管理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这些问题轻重缓急的次序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哪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什么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解决问题的步骤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这些内容,逐步让学生形成管理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搜集资料、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和实施方案、整理和分析数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形成态度,在管理思维能力上实现突破,学会在复杂环境下应用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难题。
同时,教师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就要求教师要潜心研究,精心备课,做好课堂教学策划,努力创造出一个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表现能力的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知道,评议是思维的材料,思维要依靠语言来进行,同时语言也是思维的结果,因而语言和思维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影响。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口头与书面语言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说清楚或者写清楚,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让学生复述、回答问题、编题、阅读教材、写作业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可通过榜样示范或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或书面的表达习惯。另外采用“头脑风暴学习法”进行小组讨论,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开拓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而且课堂学习气氛浓郁,利于学生与人合作,非常值得推广与使用。
其次,要让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自身语言要规范。在备课时,教师要注意组织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力求做到严密、准确、精练、思路清楚、叙述有条不紊;课堂上多用启发式提问,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组织语言,并表达出来。
其三,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努力让学生敞开心胸,自由地思考、无拘束地表达。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而是一个共同参加学习活动的伙伴;学生感到自己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能和同学、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也能坦率地向老师表达不同的意见及想法。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同时,在课堂的导入、新课展开、反馈讲评、巩固延伸、课堂小结等各个环节,教师都尽量要采用亲切的语气、协商的口吻,尽可能地使课堂氛围显得民主、和谐,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愿意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
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情景模拟、社会调查、资料查找和管理辩论等体验式、互动式、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相互学习讨论,通过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规律,真正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这样,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使学生更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三、通过改错来强化逻辑思维训练
对初学管理学的学生来说,在审题,或使用知识、技能,或判断推理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我们不能防止错误,那么在出现错误时一定要认真加以纠正。
改错用在教学中,往往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教师采用“谬误法”教学,有意展示错误的做法或答案,然后有计划地逐步将学生引到正确的观点或做法上,最后得到正确理论或结果。
还有一种方式,比如对某一个出现的错误,在教师指导下让全班学生来纠正,这样全班同学都陷入积极思维的旋窝之中。敞开思想的火花,对吗?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为什么?应该汲取什么教训?例如,在讲解双因素理论过程中,由于保险因素与激励因素所使用的条件不一样,教师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插入了一些错误的双因素使用,要求同学们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达到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学会思考的目的。并且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求他们思考要彻底,否则就会走入怪圈。
逻辑能力决定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所以生活中不可缺少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能力,是每一个管理学教师的责任。我们通过对学生启发式的提问,对错误观点的辩析,以及案例分析讨论与辩论,最终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学习管理学这门课程中能够形成管理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映霞.浅谈管理学中管理思维方式的培养[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