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堂的创新与信息技术
2011-12-29甄树丽
成才之路 2011年3期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随着国际间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一、信息技术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个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获取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开拓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探究性学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应该像“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须煞费苦心地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教会学生面对陌生领域去寻找答案的方法。而现代教育基础就恰好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探究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提高认知水平,更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发掘其创造的潜能。
二、信息技术与学生写作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网络真正的力量在互动性,互动性创造了社区并且联合社区内的使用者,让人们对作品、主题、趋势和当中的想法产生兴趣。电脑网络交互式小说的兴起,大大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学生置身其中,可以充分驰骋自己的想象,随意改变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命运和结局。人机对话的互动性,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总之,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手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模式的变化,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或采用单机教学,或采用多机教学,或多种教学手段同时使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对教材的挖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引导学生自学,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唐山市丰南区成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