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成教育之我见

2011-12-29金淑红

成才之路 2011年3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可见,抓好养成教育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养成教育是现今社会的首要问题,也是学校必备的课程,更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职责。
  养成教育事关学生一辈子的事,良好的习惯会成为小学生继续深造乃至踏入社会之后发展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工作中,具体做法如下:
  1. 养成教育要从点滴小事抓起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规范及进出校门等,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如看见垃圾随手捡,遇到有困难的人主动帮,进到公共场合做到轻声慢步,见到师长主动行礼问好……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微不足道,却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也正是这个“小”,将为小学生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养成教育要从学生的行为训练抓起
  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抓学生的行为训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做到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如班风的纠正、学习习惯的养成、劳动习惯的培养等。为了训练学生的养成教育,在班队会中,我开展了“星星对我笑,规范伴我行”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开展“每日行一善,每周讲一点,每日评一星”规范养成“三个一”活动。借助这些活动,能将一些好的行为转化为学生的自觉习惯,进而转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只有不断坚持、持之以恒,才有收获。
  3. 养成教育必须要取得社会与家庭的支持
  学校的养成教育,除了学校培养外,对学生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社会和家庭。因为社会、家庭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社会的环境时刻都在熏陶着孩子们的品格,家长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如果学生的养成教育得到了社会、家庭的支持,那么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工作中,我力争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努力优化社会与家庭的环境,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当好家长的小助手,自己的事自己做等等。做到学校与社会同步、学校与家庭同步,逐步构建一个以学校教育为重点、家庭教育为支持、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总之,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强化的过程,它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养成教育中,我们一定要讲究方法,以趣激行,增强灵活性、趣味性。只有这样,学生的养成教育才能得以形成,学生的行为才能得以规范,我们的教育才能得以前行,我们的国家才能得以发展。
  (虎林市新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