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幼师生模拟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指导策略

2011-12-29宋杨

成才之路 2011年3期

  美国学前教育者拉瓦特里说:“教师在最为适当的时候提出适当的问题,这样就有可能推动儿童在较高的水平上进行活动。”幼儿教师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贯穿在教学活动之中,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的主动性。科学、有效的提问设计,能促使幼儿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幼师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设计、组织、实施幼儿教学活动能力的幼师毕业生。本人在指导幼师生进行幼儿园模拟教学活动时,着重在有效提问的环节上进行了实践,即在学生进行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或教学后以实际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及孩子的反应来分析其有效性,使学生掌握进行有效提问的措施和方略,以便能灵活运用有效提问,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使个人素质和能力符合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相关的有效提问的理论知识
  1. 确定“有效提问”的标准
  (1)是集体活动有成立价值前提下的有效提问;(2)是幼儿听得懂,有积极的回应;(3)是提问紧扣目标达成而设计,并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
  2. 了解有效提问的分类
  (1)叙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苹果表面是什么样的?”(2)比较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说说筐里的植物哪些是蔬菜?哪些是水果?”(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扩散思维能力的提问。如“假如地球上没有了空气,人们怎么办?”(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提高幼儿辨别事物能力的提问。如“你认为小马和老牛谁能过河?”(6)反诘性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兔子会比乌龟跑得快呢?”
  二、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在幼儿园教学中,因教师提问不当而导致教学活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屡见不鲜,提问存在的问题如下:
  1. 非问题的“问题”
  所提出的问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这个梨是不是黄色的?”
  2. 没有目标的问题
  教师没有紧紧抓住活动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让幼儿回答不知所然的问题。如“今天天气怎么样?”(阴天)“下过暴雨后,天空会出现弯弯的、五颜六色的什么?”(彩虹)
  3. 缺乏层次性的提问
  即教师不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作任何铺垫的情况下问较难的问题,使得问题笼统、概括,缺乏层次。如“小乌龟帮了小猴什么忙?”
  4. 准备不充分的提问
  即教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对幼儿的回答缺乏正确的回应。
  三、结合案例分析如何促进提问行为的有效性
   一个成功的活动中提问是很关键的,它能促使活动顺利进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激活孩子们的思维,推动幼儿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提问被称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关键看提问是否有效。
  课堂教学《七个阿姨来摘果》实录: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里提着什么?”(反思:问题的提出与本次活动关联不大)
  “猜猜篮子能干什么?”(反思:问题调动了幼儿的思维积极性)
  幼儿阅读图画后提问:“看看果园里都有什么?”“数数有几个阿姨?”“阿姨在干什么?”“阿姨摘的是哪些水果?”……(反思:教师在问题提出的时候要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不能把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往出抛,不给幼儿留出思考的时间,要照顾幼儿的接受能力)
  “小朋友,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摘果子好吗?”(反思:非问题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后形成在幼儿园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1. 运用开放式提问,增强导思功能
  开放式提问的答案是多样的,没有限制;而封闭式提问的答案是唯一的。如“小花猫的朋友是谁?你的朋友是谁?”会使幼儿置身一定的角色地位,收集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来进行回答。而如“你们摘的水果会不会分类?” 属于封闭式问题,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2. 选择层次化提问,既面向全体又尊重个体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符合不同认知水平的幼儿,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如为能力较强的幼儿设计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为中等能力的幼儿设计基础及综合性的问题;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要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
  3. 依据提问的难易度,耐心等待幼儿思考后回答
  设计提问时要考虑给幼儿留有思考的余地,心理学认为,幼儿的思考时间应在3秒~5秒钟之间。问题提出以后,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等待是教师提问中一个重要的新视点,因为问题的解答有时需要知识、记忆、回想问题、运用概念等方法的综合运用。
  4. 设计递进式提问,增强幼儿理解力
  教师在提一个较难问题之前,要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地提一系列简单的问题作为铺垫。如在故事《会动的房子》教学中,教师可提问:“是谁带着小乌龟走的?它们是怎么走的?”“小乌龟起床后发现自己到了新的地方,它是怎么做的?”“后来小乌龟的房子又到哪里去了?它又是怎么去的?”这样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5. 提问的语言要具有艺术性
  教师的提问语言要具备严谨、清晰、简练、亲切等特点,要以最简洁的语言传递最大的知识信息量,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幼儿越要简单。如“小黄牛为什么要帮牛爷爷搬家?”“小黄牛要帮牛爷爷把家搬到哪里?”同时要注意处理好语调、语气、快慢、停顿,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幼儿能非常自然地听清问题,并能从容不迫地思考、回答问题。
  总之,提问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一个成功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恰当、合理、科学、艺术、开放的提问设计。本人认为,在幼儿园模拟教学活动中,以有效提问为切入口,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幼师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有益于幼师“培养提高学生设计组织开展幼儿园教学能力”这一目标的真正达成。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