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问题激活数学课堂

2011-12-29刘艳

成才之路 2011年3期

  数学课堂缺少理化课堂中妙趣横生的实验;缺少语文课堂中激昂的感情流露;缺少音乐课堂中优美的旋律;缺少美术课堂形象生动的图画……对部分学生而言,数学是枯燥的,缺少兴趣。因此,让数学生活化,用问题激活数学课堂,应是当务之急。
  青少年的本性就是好奇好胜,利用这种心理特点,用“设疑”的方法,能充分“钓”起他们学习的“胃口”。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要尽量设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使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
  一、课堂首问,吸引注意力,导入课题
  学生刚进入课堂时,由于各种原因,注意力比较分散,不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此时教师有技巧性的课堂首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这样的问题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例如,教授垂径定理时,课前提问:“你能求出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吗?”
  二、课堂连问,引发头脑风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探求新知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用讨论式,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单独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从而使一节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编的问题也应略高于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领略到成功的欢愉,就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别林斯基说:“教学方法应该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发展积极的思维。”当学生真正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学习的热爱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三、小结再问,整理知识方法和体会
  课堂小结时,我们要改变教师总结学生洗耳恭听的被动式教学。如在小节时,我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和方法?其次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小结和自主评价:或小组讨论,或个人上台发言,或互相补充等。最后,我将知识补充完善,对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给以肯定和建议。
  四、课后思考,温故而知新,巩固提高
  布置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也不容忽视:恰当的作业不仅能起到理解、掌握和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而且可以为下一节的课堂教学内容埋下铺垫,引发新一轮的数学问题。课后思考问题一般难度应大一点点,使学生通过自学后能够解决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
  总之,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要利用合理的问题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使课堂提问形成一个问题连续体,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唐山市丰南区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