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影技术的机遇与未来
2011-12-29贺筱筠
综艺报 2011年20期
随着我国电影产业的升级,科技在电影制作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10月21日,第2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来自业界、学界的近20位专家学者、电影人,共同围绕“3D电影技术的机遇与未来”这一主题展开研讨。为了配合中国电影科技论坛的举办,全面展示中国电影技术的发展现状,本届电影节还首次举办了中国电影技术设备展。
许柏林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
3D电影热潮背后是100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对于广大观众来说,他们在一次次观看到用崭新科技手段制造出来的、又远远超越现实的影像时,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高科技时代崭新的审美体验。为了迎接这样一个值得期待的影像时代,金鸡百花电影节自上一届开始举办 “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创作者、评论家、技术专家能够坦诚相见,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电影科技创新,有利于生产电影佳作,有利于电影产业良性发展的良好机制。
杨步亭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
3D能否成为国内电影的发展趋势,仍有待观察。但数字技术在电影发行放映终端的普及及运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截至目前,国内支持2K数字放映的电影厅7000个,其中支持3D放映的影厅达4000个。电影放映终端的技术更新将对电影制作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
当然,技术还是服务于内容,如何从制作层面提高技术应用能力,让技术与艺术结合得更加完美,是当前电影业亟需解决的课题。
肖永亮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国产电影尤其是数字3D电影,未来的发展要真正赶上美国等电影强国,首先要加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第二,要更新电影创作观念。特别是导演,对于电影特效不能停留在模糊的意识上,而应身体力行在科技引领电影创意方面奋力进取。第三,要改进电影评论方式。电影评论家和研究者要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科学意识。一个合格的电影评论家,不仅要对电影的思想观念、艺术风格和视听语言有深刻的理解和深入分析,也应当对数字艺术手法和特定技术,甚至计算机算法有所了解。
孙立军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
我认为未来电影的方向是第三代电影。第一代是黑白默片,第二代是彩色有声片,当3D出现时有人盲目地认为是新电影时代的到来。作为电影人、特别是从事电影技术研究的电影人,应该理性看待3D。我们在探讨技术的时候要看到中国电影创作到了什么样的阶段,所以我提出第三代电影的概念:由传统的被动式的观影到主动观影。为什么不能把电影游戏化、游戏电影化呢?未来的电影可能不是传统的90分钟,观众可以参与剧情设置,影响剧情发展。三年前,我和我的团队进行这方面的研发,并作出样机,一个故事的开头,可以有N个结尾,观众可以做智能化的选择,它将改变好莱坞传统的营销模式。
毛大平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国内电影的3D化浪潮,究其动因,源于高速增长的国内电影市场和数字电影技术。我国的数字3D电影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相关放映标准缺失、2D与3D的不“兼容”、数字3D片源严重不足等问题。业内各相关企业及主管部门应正视数字3D电影的发展现状,抓紧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促进数字3D电影配套设备的更新换代及国产化,并促进数字3D电影从拍摄到发行以及放映各个环节的自主创新。同时更要加强监管手段,提高放映质量,使观众能在影院里获得高质量的观影体验。
韩志君长春电影制片厂编剧、导演
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国有电影厂已有相当一批优秀的剪辑师不会剪辑、优秀的录音师不会录音、优秀的配光师不会调色。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相当一批优秀的导演不会拍电影。所以,导演、编剧必须熟悉数字技术。
电影是视听艺术,不管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电影百年来形成的人文诉说,人类真实生活在电影中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比较《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我更喜欢后者——600多个特技镜头是无缝对接的,我们始终在关注人物的命运,而《阿凡达》则没有做到。如何在数字技术运用中寻找心灵的感动,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
黄耀祖 北京水晶石影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电影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电影的创作,如制作、发行环节,但改变不了电影的灵魂,只是颠覆了传统的电影工艺。2010年《阿凡达》的成功,是象征电影数字技术上升的标志性事件。不管3D技术是否能取代所有的影像,但它的迅猛发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数字电影将全面改变胶片电影的形式。美国去年宣布在2015年消灭胶片电影,香港宣布从明年开始所有的电影拷贝不再使用胶片,数字电影代替胶片电影已经为时不远了。
朱玉卿 《综艺报》电影版主编
我很赞同杨步亭会长的观点。随着数字技术在影院终端,即新型数字影院中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不断推高观众的观影体验上限。在当前体验式消费盛行的大环境下,这种新的影院观影体验对电影在技术和特效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视近年来进入市场上的大多国产影片,其在制作环节,特别是技术和特效方面的粗疏,已经到了观众不能容忍的地步。究其原因,是在当前电影放映技术和观影环境不断更新换代的情况下,国内的制片环节并没有跟上此步伐。这样的影片已经与当前的新型影厅不匹配。除了寻找与国外电影制作理念和技术、方面的差距外,国内从事电影特技特效制作的企业生存现状也值得关注。而这些正是寻求解决对策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