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卖米藕的人

2011-12-29潘洪波

安徽文学 2011年11期

  十多年前,我在怀远三中上高中时,租住在老四眼井附近的一户居民家里。放学的路上,经常能够听到一种叫卖声:米藕喽……米藕!声音渐行渐远,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那是一位上了年纪的人,声音苍老、含混,有些悲凉,有些无助,然而极富感染力。这让我想起我们农村里的号子,大多是有音无字,只是喊起来,婉转悠扬,传达出劳动的快乐,也流露内心的疲惫,和生活的艰辛。我很想知道卖米藕的老人,是个什么样子?他这样日复一日地叫卖,能不能维持生计?
  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
  一个周末,我去南门口溜达,突然又听到了那熟悉的卖米藕的声音:卖米藕喽!卖米藕……我循声望去,一个老人蹲在路边,面前放着个大篾篮,看样子像是走累了,停下来歇息。我走上前去,见老人大约七十岁的样子,佝偻着腰,漫长脸,古铜脸膛,头发花白。我望了望篾篮,上面盖着一层雪白的纱布,很洁净。老人抬起头,笑微微地望着我问:“学生,可是要米藕?我的米藕你没尝过,在城关一带都有名!”我犹豫着问道:“多少钱……一斤?”卖米藕的老人说:“两块钱一斤,不过你不用买一斤,你买一块钱的就够吃了。”我摸了摸口袋,拿出一元钱递给他。老人轻轻地揭开纱布,露出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藕段,色泽褐红,饱满匀称,藕孔里露出晶莹剔透的糯米粒,一看就知道是在蜜汁里浸泡过的。老人小心地用小刀切下一段米藕,上盘秤一称,说正好,说着就熟练地把藕段从中间划开,从一个瓶子里舀了两勺子白糖放在上面,再用纸袋子托住,小心翼翼地放在我的手里。我接过来,迫不及待地一边走一边啃,又香、又糯、又甜,几口就吃了个干干净净。
  此后,我又买过几次老人的米藕,他基本上每天中午都在南门口一带叫卖,傍晚再转回来,他就住在我租住的四眼井附近。
  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住在怀远一中下面的大操场附近,经常会有这样的冲动,想去南门口听听卖米藕老人的叫卖声。成家以后,我已经很长时间没买过米藕,很长时间没有听到老人的声音。我有些想念他,如同想念我乡下的父亲。一次,我到南门口的饭店和同事聚会,嘈杂喧嚣的声浪中,隐约听到了一个声音:卖米藕喽!卖米藕喽!我慌忙离席,奔出门去,看见卖米藕老人蹲在饭店一侧的墙脚,腰比以前更弯了,头发已经全白。我心里一颤,眼泪差点流下来。我招呼老人说,我要两斤米藕,他抬头望望我,显然没能认出我来。他颤抖着手,掀开白纱布,切藕、上秤、剖开、敷糖,双手托给我,目光浑浊,动作迟钝。我付了钱,捧着米藕,默默走进饭店,身后传来老人苍老的叫卖声:“卖米藕喽!卖米藕……”在一片划拳行令声中,是那样的清晰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