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印象
2011-12-29陈墨
安徽文学 2011年11期
吴头楚尾的江南有条老街。
这条街,一头连着宁静自守的山,一头连着流荡自如的水。山水间的老街,得山之稳重,得水之灵动,像一位惯看秋月春风的老人,端坐在江南,端坐在鹊江边。
奔腾不息的江水将这条街演绎成一座千年古镇,江水的品格孕育成古镇的品格:一切顺其自然,不争不愠,往下流淌,永不停息;一切顺其自然,不争不弃,应时盛衰,循环递进。古镇应着大浪淘沙的节拍,演绎着大道通天的峥嵘岁月。
是谁在何时第一个踏上这条街?这条街曾经承载过多少人的足迹?这些问题根本没人能说得清。但是,看看街面上被磨得光滑平展的花岗石,你便会在脑海里映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场景来。其实,也无需弄清,只要你置身老街,走进任何一条巷子,都能隐隐约约听到历史的回响。或许从你的一瞥中,还能觉察到老街底蕴之深厚来。
我们先到燕子巷看看吧。燕子巷并不长,约半里路的样子,但是巷子两边由高高的徽派山墙一气连成,巷子便有了逼仄幽深的气息。燕子巷最易使人想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兴许就是乌衣巷王、谢家的燕子飞来小镇的缘故,小镇上便有了这么一条富有诗意又不失生活情趣的小巷。
此时的燕子巷口,蓝幽幽的竹节草花就像一幅幅老照片,开得令人怀旧。一丛端午槿不像有人伺候的样子,浑身上下充满野性,红艳艳的花儿更是开得热烈奔放,对小巷的沉寂一副无心无肺的样子。顶着晌午的艳阳踏进巷口,脚步叩在青石上,发出有节奏的回响,正是这回响衬托出燕子巷今日的阒寂。我的心便随着这回响在自问:那只从乌衣巷飞来的燕子,如今把家安到哪里去了?是它带走了昔日的繁华、喧闹,单把阒寂留给燕子巷吗?
其实,燕子巷并不沉寂。巷口两边现在开设了不少门面,门面里各色商品琳琅满目,且价廉物美。每天清早九点多钟前,这里虽然比不上辉煌时期的热闹,赶集的小媳妇、大姑娘们还是云集到这里,从一家店铺到另一家店铺挑选称心如意的用品。
我来时已经过了每天交易的高峰,巷子很是安静。
上了年纪的掌柜约了老对手,在汉界楚河上捉对厮杀,边上总是那几位观棋不语的真君子,悠悠摇动手中的芭蕉扇,不语却眉飞色舞。缕缕茶香和着棋子轻叩的节拍,不知不觉地随芭蕉扇的风送到店铺外,巷子里。
年轻店主可能对篮球感兴趣,正在全神贯注地欣赏NBA总决赛,不过电视机的声音却很小,与巷子的安静甚是和谐,一静一动,一寂一响,相得益彰。
巷子的深处,一腔宛若游丝的黄梅调不知从何处飘然而至,清新活泼的曲调像田野吹来的风,在耳畔回响。老街曾经来过黄梅戏名角,名角们带来过家喻户晓的剧目、精彩的演艺,以及同样清新活泼的野风。然而名角们走了,离我们的老街已经很远很远了,绝不会再来,只把名角们舞动的水袖般的旋律和清新的野风留下,来勾摄游子的魂魄,让游子漾出浓烈的亲切感和回归感,似乎只有这上下翻飞的旋律才能准确告诉你,这里才是你的故乡。
转过燕子巷,便是正街。正街较燕子巷宽敞许多,“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