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2011-12-29张敬方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1期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说得不无道理,因为一个校长往往代表着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等,但一所学校仅有一个好校长是不够的,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也相当重要。
一般而言,国外成熟企业的人才结构模式是“1+1+1=1”,即一个战略眼光超群的老板,一个核心管理团队,一个高效、富有竞争力的基层员工体系,三者之和等于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同样和谐校园创建,不仅需要眼光超前的校长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也需要一个高效的核心管理团队。在日常管理中,校长要把对“人”的管理重点放在中层干部队伍上,因为学校中层干部是教师团队的领袖,他们有着学校授予的行政权力;很多中层干部同时也是教师专业的典范,他们在学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学校管理中,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中层干部的协助和配合,校长要想实现“校园和谐及优质教育的目标”,无疑会十分困难。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支高素质、和谐团结、工作积极主动的中层干部队伍,将会使校长的工作得心应手,如虎添翼,从而大大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
如何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呢?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认为,中层干部必须深刻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在教育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修养。
在工作中,中层干部首先要以“关注、理解、尊重、沟通”为工作准则。在学校中,中层干部平时应与教职工多接触,详细了解学校情况,发现教师工作中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并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对于教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以诚恳的态度与教师交流,充分听取教师的心声,以便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心情愉快地解决问题,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从而使自己的工作得到源源不断的支持,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中层干部应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人们常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中层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在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在校务会上提出来,进行集体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确定解决问题需要协调的部门,设计工作用表,注意记录备案,形成合理的规章制度。中层干部如果养成这样的工作习惯,工作就会更加投入,不但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人的发展。因为工作水平的提高更多地在于自己的积累与感悟,在于是否真正用心做事,全心投入,如果真正做到心无旁骛地去工作就会成长得更快。
同时,校长要积极关注中层干部的工作情况。对中层干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校长要鼓励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解决,不包办代替,只要适当指导就可以了;当发生了较大事故(甚至是责任事故)时,校长要积极协调解决,以免事态扩大,但事后要奖罚分明,给予干部相应的处分;校长还要时常与中层干部谈心,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对于中层干部个人的家庭困难(如子女就学等问题),校长要热心帮助解决。校长应把所有的中层干部都视为工作中的战友,视为生活中的朋友,真心地对待他们,尊重每个人的个性,构建合理高效的领导班子,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有效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
□编辑 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