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去 只有现在
2011-12-29许丽芬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1期
2011年,《北京教育》“育人经纬”栏目特为班主任开辟一方园地,分享班主任在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中的智慧。班主任的智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班级建设中您经历的一件件小事上,体现在您成功解决一个个棘手的教育问题之后所做的反思和提炼中。班主任、曾经的班主任、未来的班主任朋友们,奉献出您的故事和思考吧,一段时间后,您将收获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欣喜!
本期“班主任智慧”主题——当您接手新班时
每次接手新班之前,我都有意要让自己对这个班一无所知。我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回避可能存在的问题,而是想依据自己的观察来判断事实真相。
我一次又一次地在不同情况下告诉学生:“我对你们的过去一无所知。我只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而优秀不单单是指读书,读书好只是优秀的一个方面。”我鼓励所有曾因学习成绩不好而深感自卑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可估量的前程。有时候,一个人仅依靠小小的一点长处,就足以光芒四射。”我让学生写下自己的优点,对他们说:“哪怕你只有一点长处,在我心中就已经是优秀的了。”
当然,只有鼓动人心的口头演说,就想让学生真正“勇敢”起来,那是扯淡。只有日复一日地把鼓舞落到最真实的细微之处,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鼓励”的诚意并获得表现自我的安全感,才能确认自己是“优秀的”、“没有不良过去的”。所以,我努力地“说”,同时更努力地去“做”。我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表扬学生的机会,我把以前只有“成绩好的同学才可以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分配给不同的学生,无论是谁,都可以得到一个小小的项目去负责。我把“唯一的班长”变成轮值班长,并安抚原来的班长说:“只有你一个人做这么多的事情,一方面是你太辛苦,另一方面是很多同学失去了在这个位置上锻炼的机会。”学生非常通情达理,乐呵呵地接受了这个改变;我把语文作业的收发分成很多项,抄写本、作文本、日记本、试卷、通知回执等都独立成一个项目,每个项目由6个人负责(有5个组长,一个总负责人),这样,就有30个孩子能够体验“成为老师的双手和眼睛”的荣耀。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信任,是莫大的鼓舞。一些从来不曾“得到职务”,一直很自卑的孩子,会把“老师让我当发作文的小组长”这个“好消息”带回家,把喜悦带给妈妈,妈妈再把喜悦通过信息传递给我。
李伟康经常被其他科的老师投诉“上课总在说话”。我选他主持班会。他很会说,很有想法,而且非常乐意表达,当主持实在是再好不过了。我把他叫到前面,说:“你来主持班会吧!”“我不会,老师。我们从来没有做过这事。”“你会,你站到这里来,就会了!以前没有做过的,现在可以做,以前没有尝试的,现在可以尝试。”“我怕失败。”“失败也是一种收获。”我和他协商了一些事宜,到了下周一,他成了班上第一个主持班会的同学。结束时,由他决定选了梁大勇作下一次的主持,梁大勇上去了,又点了吴培国来接力……
我们五(6)班就这样新鲜百变地走过了这两个月。我一次也没有向家长告过状,我给家长的,除了交代事情,便都只有“表扬信”:“您的孩子今天发言非常出彩!”“您的孩子做事真有耐心啊!”“您的孩子昨天晚上的作业写得非常漂亮,他一定付出了努力!”
接手新班后,我不是在“管理”班级,而是在梳理,梳理出一种温和的、恰当的、属于孩子们的秩序。我也没有特意为他们做些什么,只是公正地站在孩子们的一边,我的眼中只有孩子,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