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管理需要校长做好三个“家”

2011-12-29唐汝育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1期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认为,校长应集教育家、管理家、实践家三“家”为一体,这是由校长的工作角色决定的。校长应该善于用理念的智慧来引导学校发展,用管理的智慧来组织教学,用育人的智慧寻求效益。
  
  校长应是教育家,做好思想上的引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教育是一项永恒的事业,只有在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引领下才能获得成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因此,要想使全体教师的工作更合乎教育规律,更科学有效,学校领导者就必须努力在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科学而统一的教育思想。教育者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抓住教育思想的研究和应用,应是校长的中心工作,为此才能取得学校真正的领导权。校长要想实现对学校的有效领导,靠行政号召或强迫压服是无济于事的,必须用某种思想鼓舞全体教师,激发他们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愿望,促使他们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及内在的联系,通过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著作,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丰富教育思想,提高教育实践与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校长的教育思想领导。
  此外,作为一校之长,不仅要“仰望星空”,抓住教育的实质,又要“脚踏实地”,思考如何整合一切有益的资源,为师生的发展创造一切可能条件,以促进人的发展为起点和终点,最大化地发挥教育服务人的功能。同时,校长作为教育家,既要看到师生通过考试带来的“显绩”,还要看师生的“隐绩”;既要看到今天的有效发展,还要看到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
  
  校长应是管理家,做好组织上的领导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实现教育目标,遵循教育管理规律,运用一定原理和方法,对学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有目的的连续活动,具有决策、组织、领导、激励等作用。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人(教职工、学生及家长)的管理、事(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的管理、务(保卫、总务和财务)的管理。
  管理好一所学校是校长应有的责任,也是校长必须做好的事情。在学校管理中既有规范性管理,也要有权变性管理,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况的“最佳”管理方法和措施。这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所说:有效的管理总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因情况而异的管理。校长应拥有管理智慧,要善于挖掘和创造一切资源为师生的健康发展服务,胸怀“不要靠自己消耗100%的力量做好一件事,要善于组织100个人各消耗1%的力量做好同一件事”的管理理念。校长要致力于树立一个“每个人都重要”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创设一个“物质、政治、精神”三重激励的发展机制,逐步构建出学校“制度规范人、文化引领人、人本激励人”的管理模式。
  
  校长应是实践家,提升管理的执行力
  校长不仅要在观念上做到高屋建瓴,而且要做一个有思想的实践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思想没有行动是空想,而没有思想的行动是盲动。因此,作为校长,要善于将心中的理想转化为发展的具体目标,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分析和挖掘,明确学校的发展之路;通过科学的规划和严谨的实践,架起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所以,学校管理决策一经确定,就要有积极的行动,在这一落实过程中,校长既是战斗员,又是分管工作的指挥员。另外,校长要有胸怀和度量能听取不同的声音,实施民主管理,营造大胆说话,畅快地说真话、实话的氛围,对待不同的声音要惜之如金,即使很刺耳也是教师们善良的友好的倾诉。
  现代管理学家德鲁克说:“所谓现在其实就是未来,改变现在就等于改变未来。”实践是最能锻炼人的,任何理念都要在实践中成就,愿每一名校长都能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把正确的事情坚持到底,认真实施,在成就学校的同时不断地发展自我,与学校共同成长,在付出与收获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编辑 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