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口说话了
2011-12-29蔡彦春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5期
在学校的倡导下,我开设了“动听故事”菜单课程。在所有上课的学生中,有一个小伙子性格极其内向,总是面无表情,动作迟缓,惜字如金。我针对他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方法,但作用都不明显。
这个学期初,我决定用发放奖品的方式激励学生。我买了学习用具和小食品,根据孩子们讲的效果,分出等级给予鼓励表扬:一等奖——脱稿,声音洪亮,流利表达;二等奖——念稿,声音洪亮,准确无误;三等奖——念稿,允许有2~3处的磕绊。
这天,轮到这个小伙子讲古诗了。只见他双手托着讲稿来到台前,脚步依然那么缓慢,看着讲稿沉默了很久,看得出,他是有所准备的,此时缺少的是一份勇气和自信。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掌声过后,他轻轻地转向我,用渴望的眼神盯着我:“老师,我读完能得奖吗?”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只要你读下来,就是一等奖。”
这时,只听下面有的同学大声说:“老师,应当给特等奖。”我问:“特等奖?特等奖怎么发奖?”“给两份奖品。”同学们大声地回答。“好,既然大家都同意,就发给你特等奖。”此时,我被孩子们纯洁善良的举动感动了,他们也知道同情弱者,他们也知道区别对待!
小伙子的故事刚刚读完,掌声就潮水般响了起来,久久没有停止。同学们纷纷给予评价,有的说:“他读得很流利。”有的说:“他没出现错误的地方。”还有的说:“他能读下来,进步已经很大了,要是声音再大点,让大家都听到就更好了。”听到这些评价,小伙子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该生的表现引发了我的思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决定课堂的走向,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决定学生的成长变化。评价学生的方式和时机都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和应用,尤其是针对性格、学习基础等不同的学生,更要区别对待,选择恰当方式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