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手工坊”让学生充满快乐
2011-12-29李岩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5期
学校开设了“菜单式”自主选择课程,依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自身特长,我设计了“民俗手工坊课程”。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但是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许多民间工艺后继无人,甚至渐渐失传。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课程引导低年级学生参与民间工艺美术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民间工艺的兴趣,逐步掌握民间工艺的技巧。
“民俗手工坊”课程以简单的剪纸和民间玩具制作为主,让学生学习简单技能技巧,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该课程的宗旨是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大胆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的民族手工艺有3000多种,北京有500多种,有一些工艺已经失传,我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实施,让学生从小了解一些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低年级教学从北京的手工艺开始着手,北京糖葫芦、风车、窗花、门神、秋天的红叶卡、拨浪鼓等都是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如《金玉满堂》(老北京有个传统,四合院养金鱼保平安)这堂剪纸课,我先教给学生对称图形的剪法,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金鱼的形状,最终剪贴下来,并在金鱼的周围添画水草等,好像金鱼在小池塘里游,取谐音金鱼满塘(金玉满堂)。这个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剪纸的技能,也让学生在剪纸中充分感受中国文化。
开课以前,我们举办了一场课程介绍展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课程选择。班里有的学生对民间工艺特别有兴趣,也有的平时没接触过,对我国的民间艺术没有丝毫的了解。如我的班上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妹妹的基础薄弱,内向也不爱说话。在刚开始的几次课中,我听到的最多的话是:“老师,我不会!(我不会剪,我不会画,我不会做……)”我QQJ9R1dZwyAqXKRjwToip9ITvX6vL8ZMZRq9M7Yo9GM=感觉她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估计是她的父母希望她在工艺制作方面有所发展而替她选择的课程;而姐姐就性格开朗,心灵手巧得多。所以,每次课,我都拿出时间多关注妹妹,同时,还让姐姐帮她,因为姐妹之间的交流要自然和谐得多,没有任何压力。两个孩子相互促进,进步都非常大。通过系统学习,这对姊妹不但能够较熟练地使用剪刀进行基本的剪贴活动,而且对民间工艺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妹妹也越来越爱与我交流了。
我校一直在进行自主教学实践研究,因此在弘扬民间工艺制作文化的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每次上课之前,我都提前做好样品,上课的时候,先安排学生拆一拆、看一看、议一议,通过学生间的讨论找出制作最难的关键环节,之后再让学生动手制作。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既帮助学生解决了制作中的难点问题,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