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欢笑的“做做玩”选修课
2011-12-29杨忻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5期
菜单式选修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把选修课的名称命名为“做做玩”,该课程主要是让低年级学生在制作纸工的过程中锻炼动手制作能力及敏锐的观察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画面的构图整体感,学会按比例放大制作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做做玩”这门课程,是教师自己编写的一部教材,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年龄特点,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带领学生动手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学生课前准备好彩色纸、胶棒和剪刀就可以跟着老师愉快地制作了。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经常影响着我。一堂课上的小环节,令我深有感触:在《小狮子》这一节课上,按照惯例,老师先讲解,再示范,作品要求是:在一张底纸上撕贴一个小狮子的侧面构图。我按步骤选择好几张漂亮的彩色纸,把小狮子的身体、头部、四肢、尾巴、毛发,用彩色纸撕下来,然后按顺序将它们贴到另一张浅色的底纸上,最后在小狮子的脸上粘贴上五官,作品就完成了。多数学生能观察小狮子的大小、形状,按比例撕下贴好。快下课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在十几张作品中,有两张画面上的小狮子,方向跟我的示范画完全相反,这两个学生的思维敏捷,不按老师的示范图样粘贴,而是用自己的想法去制作,并把小狮子改成了相反的方向,这种做法让我兴奋,这说明他们头脑灵活而又善于变通,我马上予以表扬和鼓励。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达与思考带给我惊喜,同时也给了我更多的思考:一个团体在共同制作同样的作品时,在相同的制作方法中,学生自己又在追求着与别人不同的风格,在共性中显个性。所以,在以后的制作过程中,我仅教给学生整体的做法,细节的部分留给学生自己处理,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做做玩”选修课,学生养成了积极思考、善于表达的好习惯,作品也越来越成熟、漂亮,每个人都更加心灵手巧。在“做做玩”的课堂中,我和学生们融洽相处,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我们的课堂充满欢笑。玩是孩子的天性,“做做玩”选修课恰恰符合学生的这个特点。但玩不是目的,在玩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表达的好习惯。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作品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新颖,学生的创造力也逐渐得到发展。在“做做玩”过程中,我和学生融洽相处,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