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水墨画“动”起来
2011-12-29林秋伶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5期
当学校把一年级“菜单式自主选择课”的任务交给我时,我想到了中国的国粹——水墨画。现在美术教材中要到三年级才开始让学生接触水墨画,而且每学期不超过两节课,教学只能是蜻蜓点水。何不开设水墨画教学呢?每周学一次,如果坚持下来,六年的时间学生会有很大收获,也是对我国传统艺术的一种传承。我把课的名称定为“趣味水墨”。
水墨画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大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传统的水墨画教学内容单调,很难吸引一年级孩子的兴趣。可如果不涉及这些中国画的最基本的技法,学生笔下的墨就会成为死墨,水墨画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怎样既教授了水墨技法,又使学生们不觉得枯燥无味呢?偶然的一天,我看了一部用水墨方法画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画家笔下简洁生动的笔墨,清新有趣的画面立即吸引了我。我想:既然孩子们都爱看动画片,何不让他们自己来画一画动画片呢?画面中有很多的形象,如水草、蝌蚪、荷花、青蛙、乌龟等,这样从头画下来,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在潜移默化中传授了技法。当我把这部动画片放给学生看时,他们都被深深吸引住了,我问:“这部动画片好看吗?”学生高兴地答:“好看!”“那你们能看出来它是用什么画的吗?”“毛笔。”我说:“对了,你们看,咱们手中的毛笔,还能画出这么好看的动画片来呢,多神奇呀!你们想自己亲手画一部动画片吗?”“太好了!太好了!”学生们兴奋地回答,并且跃跃欲试。于是,我拿起笔来,“你们看,在池塘里,青蛙妈妈生了一群小宝宝。”我先用笔蘸淡墨画了几条长短不同的线表示水草,又在水草中间画上了一些小点表示小宝宝。接着我又讲起来,“过了几天,这些小宝宝出来了,它们变成了什么?”“小蝌蚪!”学生们兴奋地答着。于是,我又点了一些更大的点,并且告诉学生:“你们看,小蝌蚪的身体是黑黑的,椭圆的,要用浓墨,他还长了个小尾巴呢。”随即,我的笔下一只可爱的小蝌蚪游到了画面上。“一只小蝌蚪太孤单了,这时,又游过来了一只。它们的玩耍吸引了好多小蝌蚪。”随着我的讲解,一只只姿态不同的小蝌蚪出现在了画面上,学生们不由自主地鼓掌。“你们看,好玩吗?”“太好玩了!老师我也想画!”于是,学生们投入到了有趣的创作之中。点线的画法,以及浓淡墨的运用,就在动画片的绘制中不知不觉中教给了学生。
一个学期下来,通过这种游戏似的训练,学生由不会拿笔到像模像样,由不知道怎样用墨和颜色到能自主地选择颜色,一幅幅有趣、稚拙的水墨画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课下,学生们会追着问我:“老师,今天的课画什么呀?”“老师下周上课吗?”学生的家长说:“孩子非常喜欢这门课,进步很大,希望这门课一直坚持下去。”这不仅是对“趣味水墨”课的认可,更是对我们学校开设“菜单式自主选择课”的一种肯定。我认为,要想培养“能与世界对话的未来人才”,尤为重要的是要有根,根源自何方?源自我们深厚的民族文化。水墨丹青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小学阶段习而得之将会受益终身!■